('十一月廿五。
景王回皇宫后第一天上朝,百官上奏基本都是一件事,办登基大典。
孝崇帝已经仙逝三个多月了,礼部早早就把登基的一切东西都备好了。
腊月初十是黄道吉日,宜办大典。
朝堂之上,景王询问大臣们:君王规矩礼仪是否当真如此重要?
大臣回答: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孝崇帝已经仙逝,大禹必须有新的君主,新的年号。
景王又问:百姓,社稷,君王,谁最重要?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景王何意?
读书人都知道,民为贵,可是这和办登基大典有什么关系?
景王点名让太傅唐老回答这个问题。
唐老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官齐齐表示赞通。
景王笑道:如此便对了,天下一切,百姓为先。
众人不解。
景王笑而不语。
第二日上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景王的贴身太监宣读了孝崇帝的一系列罪状。
孝崇帝当年为了登上九五之位,残害兄弟,弑兄屠弟,是为不仁不义。
在位前期,养道士炼丹,为求长生不老,花费无数,是为荒唐无度。
在位多年,为了让大丰臣服,不停打仗、加税、拉壮丁入伍,导致民不聊生,是为暴虐昏庸。
为了权势之争,构陷杨家父子四人,导致杨家男丁记门惨死,且多次为了权势残杀朝中忠良,是为诛忠任佞。
宣读完这些罪状,他拿出了当年孝崇帝陷害杨家的证据。
百官齐齐震惊。
就在大家不明白景王为何要翻出先帝生前过错,对他定下如此大的罪名时,景王又说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陈年往事。
他并非李家子嗣,而是那家之人。
他把当年皇后林潇为求子嗣,构陷亲妹妹林澜,设计孝崇帝欺辱林澜,灭了那家记门的事情原委,全部告诉了众人。
他就是当年在灭门中存活下来的那家嫡子:那锦辞!
这消息如惊雷,炸的百官目瞪口呆。
众人竟然不知道如何反应。
景王扫视众人,眼神凌厉如刀。
“那承安才是本王的父亲,是他养育本王长大,若不是他费尽心思为本王求医,本王年幼时便已病逝。”
“本王姓那,不姓李!”
“本王要改国号为北荣,年号为天宁,将安都改名为星城。”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禹李家,只有北荣那家!”
整个大殿寂静无声,空气如凝固一般诡异。
足足过了半炷香的时间,百官才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
孝崇帝仙逝后,皇后林潇下落不明,至今没有消息。
林家之人在宫变后,忽然全部失踪了。
当时众人还在怀疑林家之事有蹊跷,如今看来,一切都是景王在操纵复仇。
景王早就盘算好了这一切。
今日先是故意揭露孝崇帝罪行,然后拒绝承认L内的李家血脉,公然宣称回归那家,颠覆大禹王朝,改朝换代!
朝堂当场沸腾喧嚷起来。
这是罔顾人伦!大逆不道!
胡作非为!将祖宗礼法踩在脚下!
东方醉亲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在怔愣后,基本表示支持。
剩下的一群官员,小部分不敢吱声,大部分群情激奋。
那些跟着李家打天下的世家老臣,当场叫骂,诅咒。
情绪激动地冲上前,恨不得咬下东方醉的一块肉。
御林军们当场将他们按住了。
还有官员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让李家先祖显灵,当场劈死景王这个不仁不孝的东西。
唐老双眼一黑,昏死了过去。
从大禹建国以来,唐家蒙李家恩惠,一直屹立不倒。
景王掌控皇宫后,唐绥说服他一起帮助景王坐稳江山。
这段时间,他领着一众老臣们忙前忙后,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在景王出行去边疆期间,一心帮景王稳固权势。
如今,景王居然要颠覆了李家江山,这摆明是个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