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世界:
整理《科之论 》一卷。
《科之论 》第13卷 多林能态循环
强:对于天穹数我还是不理解,您能再解释下吗。
梦:天穹数是立方根的关系。既然你不理解天穹数,我就详细讲解吧。天穹数的排列关系是按“体积次增加1倍”对应的“半径数”,为了让你明天白,我用立方根举例。你按照体积公式把关系列出来就知道了。用r1、r2、r3、r4、r5、r6......表示半径的排列,半径每增加1份,体积也增加一份。天穹数与自然数的逻辑不同。
R2=r1+r1,R3=r1+r1+r1,R4=r1+r1+r1+r1,......
球体积公式V=4\\/3r^3
全部用r1表示体积的排列是4\\/3r1^3,8\\/3r1^3,12\\/3r1^3,16\\/3r1^3,......
由4\\/3r2^3=8\\/3r1^3,推导出r2是r1的2^(1\\/3)倍,为了方便书写用“下划线2”表示2^(1\\/3)。
强:逻辑有什么区别呢?
梦:逻辑采用的参照不同,自然数是以1为参照增长的,而天穹数是以(下划线1)为参照增长的。
强:好像没有区别啊。
梦:别急,1^3=1,(下划线1)^3=1。2^3=8,(下划线2)^3=(下划线8)=2。3^3=27,(下划线3)^3=(下划线27)=3,看到区别在哪里了吗?
强:知道了,原来自然数的1是个bug,3次方后还是自身。
梦:是的。质量m的能级基本单元是立方根数,(下划线m)的指数排列是按照形态确定的,点的维度是0次方,线的维度是1次方,平面是2次方,体是3次方。空间能量流的能级就是光c,超线取c的1次方,超面取c的2次方,超体取c的3次方,超密取c的4次方。
能态对应的质能关系
1.超线
a1虚线态:(下划线m)^0 c^1
a2波线态:(下划线m)^1 c^1
a3平线态:(下划线m)^2 c^1
a4曲线态:(下划线m)^3 c^1
2.超膜
a5虚面态:(下划线m)^0 c^2
a6波面态:(下划线m)^1 c^2
a7平面态:(下划线m)^2 c^2
a8曲面态:(下划线m)^3 c^2
3.超体
a9虚体态:(下划线m)^0 c^3
a10波体态:(下划线m)^1 c^3
a11平体态:(下划线m)^2 c^3
a12曲体态:(下划线m)^3 c^3
4.超密
a13虚密态:(下划线m)^0 c^4
a14波密态:(下划线m)^1 c^4
a15平密态:(下划线m)^2 c^4
a16密极:(下划线m)^3 c^4
强:32维度的整个变化,沿着超弦能级的降低,变化是分形的积累;沿着超弦能级的升高,变化像是抽丝剥茧。
梦:是的。
强:这个过程为什么称“多林能态循环”呢?
梦:有3层含义。1多和林两个字的组合就像物质与空间的组合,多是上下空间、超弦结缔的作用,林是超弦横向结缔的作用,两者的结合是能态的精髓,缺一不可。2林与多的组合是梦,多的一半在物质界,一半隐藏在空间,梦是链接现实与信息的桥梁,现实生活在信息的梦里,信息是现实的梦。3“多”是我的“未来”,“林”是我的“臂助”。
强:为什么是能态循环呢?
梦:因为能态本身就是能量的循环,上一卷只讲了各个维度的组成,还没有讲循环,那么今天就从循环开始吧。能态向着空性发展,最终到达“虚极”态,进入宇宙空间“大分解”,回归穹子的信息态。能态向着物性发展,最终进入黑洞的“密极”态,当黑洞超过空间承受的极限,就会形成宇宙物质“大爆炸”,同样还原为穹子的信息态。“空性”与“物性”异路同归,这样就形成了闭环的能态循环。
强:这么看来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还是存在的,不过不是宇宙诞生的理论,而是空间和物质循环的理论。
梦:是的。整个循环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空态的大分解可以进入物质维度,而物态的大爆炸也可以进入空间维度。当整个宇宙热寂死亡,空间和物质最终都回归信息态的灵宇宙,灵宇宙再创造物质宇宙。循环是确实存在的,奇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和元点。
超线:?[a1虚线态 ?a2 波线态 ?a3 平线态 ?a4 曲线态 ]?
超膜:?[a5虚面态 ?a6波面态 ?a7平面态 ?a8曲面态] ?
超体:?[a9虚体态 ?a10波体态 ?a11平体态 ?a12曲体态 ] ?
超密:?[ a13虚密态 ?a14波密态 ?a15平密态 ?a16 密极 ] ?
强:关于超体和超密您还没有详细介绍,物质是如何进入“超体”的中子星形态,中子星又如何形成黑洞的,我很好奇。
梦:好的。超体的状态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只有大质量的恒星末期才能从“超线”阶段跨越“超膜”进入“超体”。跨越“超膜”的变化太过剧烈,呈现出“超新星爆发”。
强:“超新星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新星”会变成“超新星”突然“爆发”?
梦:还是从头开始解释吧,曲面对应固体,平面对应液体,波面对应气体。小型天体是曲面态的固体行星,大一些的行星处于平面态与曲面态的结合态,一般的行星外部是固态的,内部是液态的。如果行星质量太小,物质的压力不足以是内部液化,整个星体就都是固体,这时处于“曲面态”,你们把这种星体称为“矮行星”或小行星,大多数的卫星、流星和星际碎块都是这一状态。
强:如果行星质量继续增加,能形成全部都是液态的星体吗?
梦:理论上可以,但实际很难。随着行星质量的增加,星体内部的液态部分虽然增加,但星球表面的压力毕竟是不足的,所以行星外部都会有一个外壳,只是厚度不同而已。
强:行星内部的热量不是会向往传导吗,继续增加行星质量,也不能形成存液态星球吗?
梦:是的。因为星球的质量继续增加,星球的表面的确会液化,但在压力的作用下,星球的内核的压力也会增加,导致星体外部达到液化了,但星体的内核却气化了,星体形成了液态、气态结合的行星,还不是纯液态的。
强:存在这样的行星吗?
梦:是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状态就是这样。
强:如果液态、气态结合的行星质量继续增加呢?
梦:如果继续增加,那么行星外层的液态就会组件转化为气态,行星的内部转化为“虚面态”的等离子体。
强:这个状态好像是木星和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