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天山
说到这里,冉明越来越兴奋,大笑道:“父皇可命御史言官死死的盯着这帮勋贵,只要他们敢违法乱纪,就加以重罚,该砍头的就砍,该抄家的就抄家,收回爵位也就水到渠成了!”
冉明也是太大意了,他根本没有看到冉闵的脸色已经变成阴冷,几乎快要拧出水了。冉闵攥紧拳头,咬咬牙齿,一脚重重的踹在冉明的屁股上,冉明根本没有防备,尽管冉闵没有下狠手,可是这股巨力却把冉明踢出一丈开外。
“这大魏满朝勋贵,朕何时胡乱封赏一人!你只看到他们没有什么本事,没有什么学问,或许也没有勇力。可是偏偏他们才是大魏的根基!”冉闵咬牙切齿的道:“山阳郡公刘琦率领一百五十二名宗族投奔朕,可是如今此时仅剩十九人。刘琦的三个哥哥,两个弟弟,四个儿子,以至子侄二十六人全部战死沙场,山阳郡刘氏也因而元气大伤,朕赏给山阳刘氏一个国公二十六个候爵,其他非嫡支子弟也只是随便封赏的一些子爵、伯爵、男爵。灵寿县候苏威出身中山豪族,两百余同宗族一千乡亲,随朕出死入死,仅中山苏氏,就有三十九名子弟战死。灵寿县候苏威早年随朕出征时,为掩护阵被流矢伤了肾水,未留下血脉,朕赦命其族兄过继一子,继承其爵位,难道还要夺其爵不成?”
冉闵愤恨的道:“这四千余勋贵基本上都是追随朕起兵时最忠实的追随者,也是最不可能背叛的一群人,他们每一家每一户都有为大魏开国战死的子弟,朕起兵时曾与他们相约,冉氏不死,绝不相负,你现在居然让朕动摇国基,是何用心?”
由于冉明并不是长子,有些事情,他并不清楚。冉闵起家的根本,其实就是冉氏乞活军。乞活军是中国古代最凶猛的农民军队,也是乞食就活的难民集团。自光元熙(306),并州刺史司马腾率领两万户并州百姓南下,乞食冀州,就形成了乞活军。乞活,顾名思义,乱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其悲壮凄惨情形可见一斑。乞活军的基本成分是汉族流亡农民。乞活军最初是在黄河两岸先后为各方镇如司马越、苟晞、王浚等所驱使,卷入军阀混战,后由于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乞活军的主要活动也随之转变为抗击民族敌人。
冉氏乞活军就是以晋朝牙门将军冉隆率领魏郡士绅百姓组成的一支乞活军,初符陈午,以抵抗匈奴入侵为政治斗争目标。古代人重信义轻生死,哪怕将主死亡,只要还有后代,他们这些部曲仍追随其继续战斗(历史上,乞活军几乎延续了整个南北历史时期,活跃一百五十余年)而这些乞活军也因为政见不和,相互倾轧内斗,不过不可否认,乞活军以粗劣的装备,却有着极为凶悍的战斗力。廉台之战冉闵的部曲虽然成为了绝响,仔细追溯起来,北府军其实也是以江淮大集流民帅的乞活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冉明事实对乞活军的印象并不好,他们其实是就是地方豪强的加强版,即不遵从政府号令,也不同是豪强,他们没有战争就会种地,如果有过往商旅,他们也客串一把强盗,完全是一个封闭团体。当然,由于冉明的到来,这个时空已经发现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缩退深山或险要地段结堡自固的各大小乞活军,其实已经慢慢转行了,长期与胡人作战的经验,让他们弓马娴熟,作战技法精湛,同样也悍不畏死。这些可以称为亡命徒的乞活军,慢慢演变成了一个新团队,那就是镖师或商队护卫队。
看到冉闵的态度丝毫不能动摇,这让冉明感觉非常为难。这其中牵扯到冉闵的信用,冉闵是魏国皇帝,如果他失去了信用也就意味着国家信用破产,这个影响对于魏国将是致命的。
冉闵看着冉明神游体外,一脸迷茫的样子,伸手就照准头上就是一巴掌。
“你现在是太子了,将来这个魏国也要交给你的,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明白吗?”冉闵的语气松了下来,缓缓坐了下来:“满朝文武为何皆同意降爵?还不是因为文臣嫉妒武官几乎人人都是勋爵,降爵其实是损害武官的势力,他们乐见其成。至于武将,也不过担心朕会飞鸟尽,良弓藏。”
冉明喃喃的道:“四千三百多个候爵,一年六百万石岁俸,这会把魏国压跨的!”
“降爵就是动摇大魏国基,你难道还嫌大魏衰亡不够快是不是?”冉闵道“限制勋爵规模这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只是时机不对!”。
“儿臣不敢!”冉明胆战心惊的问道:“何时才是限制勋爵的最佳时机?”
冉闵淡淡的道:“至少也需要大魏统一全国之后。”
顿了一顿,冉闵又道:“你想降爵这些事情肯定是没有跟王景略商议吧,朕看到王景略很是着急,只是你没有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你长于军阵,长于地方吏治,不通权术之策,朕不怪你,可是就没有发现吗?除了王景略之外,谁提示你降爵的坏处了?别人朕不太清楚,谢安石与你关系还算亲密吧,以他的才智,若是看不到此事的危害,那就说明此人是浪得虚名。显然,谢安石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为何他愿意你出面降爵?你考虑过吗?”
“这……”冉明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
冉闵的突然声音提高了八度:“你可知道如今的大魏是那四千余勋贵,是他们或他们的父辈、祖辈,一刀一枪,跟着朕打杀出来的。这个大魏,也有着他们的心血,让他们与我们冉氏一族共享富贵有何不可?可是你看那些士族门阀,他们有几个是真心为大魏的,永兴三年,大魏只剩下邺城一座孤城,大魏三十万甲士,只剩下万余,满朝勋贵,随阵北上拒敌,三千多个候爵,连上亲兵家将都算上还不到万人。那个时候,大魏文臣几乎八成都挂印而去,呵呵,他们就是一帮墙头草,看到大魏如今国力强盛了,朕也没有封给他们爵,他们在赵国石氏朝廷的爵位,朕一概不认,他们都是嫉妒了!”
冉闵走了,冉明颓废的坐在冰冷的地上,满脑子一乱麻。
“啪!”冉明狠狠的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冉明反手指着自己的额头道:“冉明啊冉明,你居然是一个大笨蛋,一个超级笨蛋!”
拿勋贵开刀,确实是冉明的一招昏棋。勋贵和门阀并不一样,他们和这个王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在冉明知道了为何冉闵那一万部曲会全部战死,无人投降了。因为这些勋贵都清楚,他们的爵位是拿胡人的脑袋换来的,就算投降,胡人复仇,也不会放过他们。战死不可怕,反正都是刀里来血里滚的铁汉子。
六百万石米粮的岁俸,你居然害怕了?这不过是三百万亩良田一年的产量,大不了一年去占城国抢上一次就足够了。至于二十多万金的支出,也不过相当于二百万贯钱,仅相当于宋朝财税收入的八分之一,宋朝能做到的事情,冉明感觉自己没有理由达不到。
冉明感觉,这个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以后,什么事都不要脑袋一热,脱开膀子猛干,朝令夕改,除了减弱自己的威信,于事无补。
原本以为冉明的提议会在朝堂上掀起腥风血雨,否则若是不杀百几十个人,这个政令根本执行不下去,舍命不舍财的狠人,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
身在东宫的冉明,也下定决心,彻底融入封建主义这个大家庭里,谁叫他是太子,将来魏国最大的地主呢。朝会和对于冉闵布置下来的课业,冉明都是与王猛商议再商议之后,才会做出决定。至于大朝会,冉明也是抱着多说多错,不说不错的原则,只带着一个耳朵去听!
天山(不是**天山,而是蒙古国杭爱山)白雪皑皑的草原,披着黑色铁甲的骑兵,像蝗虫一样从自南而北席卷而来,寒冷的天气再也不是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了,那种既轻便而又保暖的羽绒服,不仅要给将士御寒,就连马匹也裹上一层羽绒罩,整个马羽绒服不过四斤半重,对于马匹的影响有限,加上蒙着眼睛的细纱布,可以很好的抵挡住风雪,那种羊皮手套,也可以让黑甲骑士牢牢的抓紧兵刃。
寒冷的天气虽然或多或少的影响魏军的将士的战斗力,但是影响更大的则是身穿皮袍的北汉军队,在寒冷的冬天,即使游牧民族也要躲在帐篷避雪,让他们拿起刀拼命,往往在战斗结束时,会撕下一层手皮,不少军士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
狼狈奔逃的敌人,让魏军将士热血澎湃,士气高昂。骑都尉杨乐扣动手中的强弓,五石强弓也只有传说中的射雕手才有能力使用,即使是射雕手五石强弓一壶箭也是极限。杨乐手中微微一松,三道淡淡的影子快速一闪,就没入前面三个敌骑背部,三名敌骑先后摔落战马。
杨乐看也不看战果,直接收起强弓,将弓箭放在背上,然后抽身而退。杨乐紧紧的跟着冉烽身边,冉烽面无表情,下令收兵。
“将军,今天天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杨乐不解的道:“敌人新败,咱们还可以追杀数十里,斩杀不少!”
冉烽道:“把那些俘虏全部砍了,在天下脚下垒起京观,留书:“大魏边境止此,擅自南下者死。”
杨乐虽然不理解冉烽的做法,不过他还是忠诚的执行了冉烽的军令。冉烽虽然人在北地,心却飞到数千里外的邺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