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浮桥(中)
益州犍为郡是此次益州暴雨灾害的重灾区,在南安县(今乐山市)的一处小谅山山谷中,困着一行人。这行人不是别人,正是微服出行的魏国皇子冉昐。按照冉明的行程规划,冉昐是要经洛阳、南阳、过襄阳.当阳(今荆门)入长江逆流而上。
按照冉明的旨意,冉昐这一次远行,目的就是让他看看民间生活,和魏国的发展变化。冉明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非常清楚,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是多么重要。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天下,不能不说他是一个雄主。然而西晋第二任皇帝晋惠帝却因“无粥可食,何不食肉糜”而成了千古笑柄,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事实上仅以次而认为晋惠帝就是一个傻子皇帝,事实上非常武断。
晋惠帝当了二十三年太子,在这二十多年太子生涯中,如果他真是一个弱智,恐怕他也无法即位,成为皇帝。别说司马炎了,恐怕朝廷之中任何一个大臣也不愿意让皇位落在这么一个傻子之手。事实上呢,晋惠帝司马衷并非真傻,而是常年深宫生活,根本不知民间疾苦。中国五千多年历史像这样失败的皇帝还有很多,这并非皇帝本身才智不够,而是见识不够。如果崇祯换成一个老谋深算的皇帝,他也不可能连番被东林党糊弄,更加不可能亡国亡天下。冉明自然不会犯下这种浅显的错误。作为一个皇帝,并非需要多才多艺,也不需要样样精通,而是需要有足够广泛的认识和眼界。深宫大内绝对培养不出来可以敖翔天际的雄鹰。
冉昐再进入襄阳境内的时候,就被襄阳的繁华给深深的震撼了,让冉昐久久不能平静。自永嘉之乱以来,中原沦丧,汉人百姓沦为异胡的“双脚羊”无论是北方的经济还是人口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魏国越靠近北方,人口越少,十里百里毫无人烟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这些年魏国极力发展恢复性建设,成交也非常显著,但是唯有人口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襄阳以南地区,受五胡乱华影响非常有限,大量北方汉人为避祸南迁,留在荆襄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进入襄阳,无论城池还是农村,人口都比北方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人口之是其次,另外是襄阳百姓的富裕。邺城地处黄河之北,受魏国朝廷影响,百姓普通生活简朴,通常都是麻布为衫,丝锦很少出现在寻常百姓之家。可是在襄阳地区,由于魏国的商业兴盛,这让荆襄的桑蚕制造业非常发达,几乎每个家庭在吃饭有着落之后,穿衣方面明显上了档次。
过了襄阳之后,道路两旁不断出现的农田之中,几乎没有任何抛荒的土地,大大小小的村庄在这里星罗棋布,远远的都可以看到升起的袅袅炊烟,大批的老百姓都在田间地头或是劳作,或是闲聊说笑,虽然他们都很忙碌,可是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更让冉昐奇怪的是,这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牛,不少家庭宅院前后都是猪羊和鸡鸭,通过观察,冉昐发现襄阳这里差不多每个家庭的固定资产,基本上都是千万钱以上。
在后世提起封建时代,无疑当属宋朝创造了最灿烂的文明,但是那个时代家缠万贯的人家,仍是极少数。可是在这个时代,两广和福建地区,都没有有效的开发,也没有什么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但是论起经济繁荣程度,荆州仍是天下最繁荣的一个州。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更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只要政策到位,没有贪官污吏横行,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魏国北方虽然有了非常大的恢复,但是耕地却荒芜不少,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农业根本进不了机械化,一个成年男子打理六十亩田,就非常辛苦了。魏国还是没有足够多的人口开垦北方和中原的荒地。荆襄之富裕,让冉昐有了充分的认识。
特别是官道,除了官府主导修建的主干道之外,还有数量非常繁多的支线道路,这些没有经朝廷统一规划的道路,尽管宽窄不一,规格不一,至少大部分乡间都有良好的道路联接。特别是官道上,除了官方的驿站之外,还建了许多私营的酒肆和客栈,甚至出现了医院。
出门在外,谁也不能保证谁不得一个头疼脑热,在城里还好,多少总有找到医院的机会,可是一旦在荒郊野外,那就异常麻烦了。然而,在荆襄地区,冉昐就发现了这种小型的医院。
随着冉昐的深入了解,冉昐还发现荆襄地区之中各乡各村之间都时常会有类似乡勇、庄丁一般的人员进行操练抑或是巡视,而在这里根本看不到什么劫匪,各种商贩可以持有官府特殊颁发的路引,无障碍通行。
冉昐当然知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荆襄的治安非常良好。
冉昐并不知道东晋在东南偏安,南宋也在东南偏安,可是南阳却没有机会跟满明划江而治,根本原因在于南明失去荆襄地区,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东晋能够坚持下去,就因为桓温用荆襄之钱粮,养活了他的安西军,替东晋守住了半壁江山。可是桓温这么做,可把荆襄百姓害苦了,而冉明减少百姓负担,这让百姓非常拥护魏国的统治,别看荆襄是柦温的起家之地,这里却没有桓温的立足之地。
其实说穿了,魏国的农税并不比东晋收得低多少,毕竟东晋只养活官。而魏国却连吏员也发放俸禄,这样的结果就是魏国的朝廷运作成本远比东晋要高。只是魏国如今没有小吏横征暴敛,也没有各种杂役,这才是百姓负担的大头。
冉昐在进入当阳境内里,遇到了一件有奇事。冉昐派了一个侍卫去了解情况,地了半天,这名侍卫才回来禀告道:“公子,卑职已经弄明白了,现在石桥镇要换届了,现在正在明选镇长,如今这石桥镇有三个候选人,正在挨家挨户的游说呢!”
“什么是民选镇长?”冉昐不解的问道。
“如今我们大魏采取州、郡、县三级分立,而在县以下,则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堡。十堡堡为一镇,设镇长。这镇长享受从八品官待遇,却不是朝廷吏部选官,而是由各堡长之间竟选产生的。要想成为甲长,首先要获得十户百姓的过半数同意。而要成为堡长,也需要通过半数同意。”冉明派给各个皇子的侍卫,事实上并非全部都是武卒出身,这次冉昐和冉昀出行,身边的侍卫都是文武全才。
冉昐隐约记得冉明向他说过,历朝历代,皇权不出县,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基层也非常重要,如果下面的人歪解朝廷的政策,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反应。这个时候,冉明也慢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不过冉明的改革,却不是脑袋一热,直接拍板决定。而是通过罗列若干地区进行试验,获得成功后才进行推广,当然在试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会改正,完善各种制度。
冉昐笑道:“他们都是怎么游说的?”
“这……大体上就是说他如果当了镇长,一定会为乡亲们谋福利。向众人许诺,要修建公路堡堡通,让大家在雨天出行,不用再踩烂泥。”
冉昐对这种新奇的事物也非常感兴趣,就走到了一个村落的稻场边上,听一个年纪莫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咱们这一代人,吃亏就吃在不识字上,我刑某人如果当选镇长,一定一力促成镇小学的修建工作,到时候咱们石桥镇人家,人人的孩子都可以上小学。如果大家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就请把这河草投给他!”
这个中年人的口才非常了得,百姓又都是朴实的人,哪里经得住他说?都是整甲整堡地被他说得很激动。特别是那个刑姓候选人大声道:“如果刑某当选镇长,就把河湾官道边上的那一百八十亩地损出来盖镇小学,镇小学的校舍和桌椅板凳,全包了,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去襄阳请一个大儒回来当先生!”
听到这话,周围百姓都激烈的鼓起掌来。冉昐听这里,就说道:“此人还真是一个干才!”
冉昐一路从洛阳走到了襄阳,然后一路过当阳、江陵,然后顺过逆流而上,进入益州之后冉昐又去了一些偏远山村,可是进入益州之后,风情又是大变。不过益州此时的情况,虽然不比荆州,虽然他们依旧穿的是破破烂烂,可是脸上却有了血色,少了许多的菜色,说明了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基本上可以得以温饱,比较满足于现在的这种生活。
然而冉昐进入南安县境,冉昐听说南安金口大峡谷风景迷人,就带着侍卫去了金口大峡谷。所谓的金口大峡谷,峡谷两岸奇峰突起,危岩耸立,构成各种象形景观,似人似兽,栩栩如生、重重叠叠的山峦上,绿树成荫,飞瀑跌宕,各种山花野草争奇斗艳,形成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自然情韵雅致不凡。峡谷沿岸衍生出许多小沟壑,错落有致,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线天,沟壑两边悬崖紧贴,抬头就只能看着天,沿其进入一直到沟心的老昌沟,这一段几公里的路更是堪称奇绝,沟壑悬崖峭壁,溪水潺潺,鸟兽啼叫,羊肠小道,完全是大自然“恶意的”完美展现。
来到这金口大峡谷,这让冉昐流连忘返,结果偏偏出事了。来到金口大峡谷时,冉昐一行人遇到一只食铁兽。(既今天的国宝大熊宝)冉昐并没有见过这种动物,看着憨态可拘的大熊猫,冉昐就想捉回去送给冉明。就算不能擒获,也可以猎一张熊皮,送给冉明。
众侍卫一看冉昐是想拍冉明的马屁,也非常激动。这一行数十人就开始奋起追击。然而让冉昐没有意料的是这食铁兽虽然看上去胖胖的,笨笨的,可是一奔跑起来,速度居然快得惊人,这数十名好手追了半天反而失去了食铁兽的踪影。冉昐是一个坚毅的人,说得不好听就是有点犯拧,这一拧不要紧,偏偏出事了。
益州大部分地区暴雨,而犍为郡偏偏又是重灾区,冉昐等宿营在金口大峡谷的一座无名山头上,结果因为天降暴雨,形成大规模泥石流,把下山的路都冲断了。偏偏他们携带的干粮只有十几天的。被困在一座山头,那些侍卫付出了十几人伤亡的代价,这才把消息传出来。
犍为郡太守罗崇这下快吓死了,如果堂堂皇子在他治下出了事情,他万死难辞其咎。罗崇一刻也不敢停,立即组织青壮进金口大峡谷进行救援,可是此时虽然暴雨减弱,但是洪水泥石流横行,想行进入最险要的金口大峡谷救人谈何容易',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