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2022年10月26日
创建时间:2022/10/267:01
标签:桂林初印象
10多年前,我曾经在桂林待过一段时间,初到桂林,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水汽,给人一种湿润灵秀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没有大江大河的成都所不具备的。我是晚上7,8点钟到的桂林,天已经黑了,市区内灯火通明。路过阳桥,可以远远望见全身覆满灯光的金银双塔,像黑夜中的指南星,守护着桂林的繁华。我找一家旅店住下,很宽敞的房间,还配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我记得是70元一天,那时正是旅游季,我也找不到更便宜的住宿了。安顿下来后,出来逛逛市区,有一个很大的夜市,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夜市就坐落在市区内,离旅店很近。夜市的所有铺面都晃着耀眼的灯火,走在其间,不觉天色已晚,仿佛桂林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夜市像一条长明灯,把夜晚区隔成明与暗两个世界,一边是喧闹的人世,一边是落寞的山林。
穿过人声鼎沸的街道,我转过街头,拐入一旁的暗影,向前走,我看见街边有几家正在营业的饭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这是桂林特有的气息,来自于桂林人最爱的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有汤粉和干粉之分,但都加入桂林的酸菜,所以有一种腌酸味。桂林米粉还会加一种火烧,据我观察,是把一大块类似于炸面包一样的食品切下几块来,铺于米粉之上。火烧还挺好吃,但我至今都不知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我听见我的肚子咕咕叫了几声,我想起我还没有吃晚饭,但我真的并不太饿。我没有选择桂林米粉作为我初到桂林的第一餐饭食,而是走进一家开在街口的盒饭餐馆。我记得好像是7块钱,可以自选三个菜,米饭,汤是免费的。不要把桂林菜和成都菜相比较,桂林菜有桂林菜的特色。这家餐馆价格便宜,环境卫生,我后来几天的晚餐都是在这里解决。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但桂林市区内仍然一片明亮。回旅店吧,再好的夜景也挡不住夜的潮汐和自然的节律,我需要好好的休息一晚上,再来领略桂林的美景。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天已大亮。经过夜的洗礼,白天的桂林通透而敞亮。我走出旅店,沿着街道向前走,我知道前面不远就是象鼻山公园,我想去逛逛。我遇见一个晨练的老大爷,我向他打听象鼻山公园怎么走,收不收门票。老大爷热心的指点门路,还告诉我公园是要收门票的,但如果我早点去,混入晨练的人群,可以不用买票,老大爷的热心和厚道让我感动。这就是普通桂林人的真诚,哪怕是对一个陌生的外乡异客。算了,不用去象鼻山了,再好的美景也比不过人心的光彩,而人的光彩才是最好的地标。我今天的任务是要去租一间房子,70元一晚的旅店对我仍是个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到处搜寻哪里可以尽快租到房子,最后,我在街边发现一间小小的房屋中介。
这就是我初到桂林的经历,离现在已过去10多年,但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2022年10月27日
创建时间:2022/10/276:41
标签:秋游大慈寺
昨天下午,在牛女士的陪伴下,我们俩一起逛大慈寺。牛女士已经60多岁了,但身体尚健,精神旺盛,很多时候并不服老。我们是走路走到大慈寺的,从我们家步行到大慈寺大概需要接近30分钟,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和风暖暖,游人熏熏,我们俩走到寺门口时,时间尚早,验过健康码后,我们走进山门。一进山门就是雄伟的大雄宝殿,10年前,我曾经在这里听过讲经。那时,大慈寺还没有重修完毕,有的地方看起来还是破旧的,如今,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修葺一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一层一层的游览,大雄宝殿,法物流通处,蜀锦展览馆,茶园,素餐厅,天王像…大慈寺面积不大,但布置用心,装修考究,显得比其他大的寺院更加别致精巧。记得10年前我在这里当义工时,很多地方还在修建当中,整个寺院是朴素苍老的,但现在看过去却是满眼的华丽精致。这大概就是10年来,成都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正从落后走向先进,经济社会在这10年当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路过茶园时,我特地到里面看看,现在的茶园早已是翻修一新,不再残破。正门立了一尊整棵树根雕的弥勒佛木像,弥勒佛舒展的半卧在供台之上,笑看人间的悲喜。里面茶房内有7,8个大铜茶壶,正咕嘟嘟的坐在茶炉之上,很有老成都茶馆的味道。仿佛能闻到一股茉莉花茶的香味,细嗅却又没有,有的只是阳光和微风邂逅的午后气息,像极了老成都的慵懒和闲适。地面铺一层磨砂玻璃,旁边是素餐厅,这样的茶园在成都来说,也算是极有风韵的了。
层层观览,最后,我和牛女士来到观音大殿。这里高高矗立着一尊观世音菩萨的立像。观世音菩萨慧眼圆睁,目及环宇,似乎能洞察人间的一切悲欢离合,生死聚散。她的眼睛是那么的深邃,好像能透视你的灵魂;她的眼睛是那么的神秘,仿佛容得下天地的奥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平和,你知道她看见了人间一切的秘密,一切的因果,一切的来龙去脉,但她不会流露出她的悲喜,她只是俯视着你,直到你的灵魂颤栗,然后你会双手合十,祈祷神的宽恕。
观世音菩萨啊,你观世间一切苦,解世间一切厄,你可知道我的伤痛,我的忧惧,而我只能低低的仰视着你,寻求一种心灵的寄托。在观音大殿前,我破例请一根开光的红绳,我把它郑重的戴在我的手腕上。我说过,我从不买寺院里的物品,但这一次我真的被大慈寺的观音立像所震撼,我决定破一次例。既然我已灵魂颤动,那么就让这根红绳来抚慰我的内心;既然我已感到自己的渺小,那么就让这根红绳来充实我的精神,使我不再心神荡漾。我缓慢移动脚步,离开观音殿。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争取每年都来这里参拜一次,让我和神能有个交集,这也算是对艰苦多辛的人世一次最好的心灵洗礼。
出大慈寺山门的时候,阳光正好,暖意融融,好一个幽静的下午,好一个和煦的深秋。再会了,大慈寺,暂时的小别,是为下一次的重聚。我离开了,带走的是我的愁绪,留下的是我的约定。
2022年10月28日
创建时间:2022/10/287:06
标签:世俗
什么是世俗?世俗是平凡的人间,是普通的寻常人,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桩桩件件。我们都从世俗中来,在世俗中出生,在世俗中长大,在世俗中老去。世俗带给我们的是御寒的冬衣,果腹的粥饭,欢乐时的玩笑,悲伤时的愁怨。世俗并不都是圆满的,恰恰相反,很多时候,他很执拗。当我们想风,他会降下雨来;当我们想雨,他会布下霜露;当我们期待霜露,他又祭出了艳阳天。世俗常常捉弄我们,和我们躲迷藏,忽隐忽现。我们常常会陷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一种磨砺中去。而这时如果我们厌倦世俗,那会多么的荒谬。世俗并不总是给我们蜜糖和牛奶,有时,他也会给我们送上磨练。但我们不正是在蜜糖和磨练之间,渐渐成熟的吗?
世俗对我们如此重要,纵然有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烦闷。但如果我们厌倦世俗,我们就脱离了脚下的这片土地,而变得飘飘摇摇,不知所往。对世俗不能忧惧,纵然他常常使我们迷乱。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传说屈原被流放时,偶遇一渔父,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笑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好个渔父,好个与世推移之。我们可能用尽毕生之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纠结的世界,但只要放平心态,立足于现实,一点一滴的去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谁又能说我们活得不够真诚?
即使世俗不是完美的,但至少他足够包容,他可以容得下我们的愁怨和忧烦。我们都活在世俗中,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反对世俗,而是要让他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这是我们对世俗的期待,除此之外,你还要奢求什么?我们不要过分的向世俗索取,有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为世俗做过点什么?要不然,我们岂不是变得那么的贪婪,贪婪到好像人人都欠着我们的帐,需要对我们做出补偿。其实,我们和世俗都是平等的,世俗给予我们的,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道谢。我们从世俗中得到滋养,我们也应该帮助世俗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世俗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区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我们都在世俗中出生,我们都在世俗中老去。世俗之于我们,是氧气,是水分,世俗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即便有时我们会落魄,但不要错怪世俗,他只是不远不近,不离不弃,不喜不怒,不争不辩的关照着我们。在世俗中,我们活得很好,不是吗?我们存活于世俗中,我们依赖世俗。让我们和世俗携起手来,一起走向明天。世俗会照料我们的,我知道。
2022年10月29日
创建时间:2022/10/296:16
标签:韩国的第一印象
我第一次踏上韩国的土地是在2005年的夏天。下了飞机,我和一起到韩国留学的几十名同学坐上大巴向首尔进发。除了现代化的仁川机场,一路上韩国的风景是普通的,没有看到雄伟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热闹市景,反而略显冷清。不过韩国还是有让我惊喜的地方,韩国的空气质量特别好。韩国的空气清冽而干净,看得出这里的环保做得非常好。在机场换了点韩币,数额不多,因为据知道的人说,到市区的话汇率会更好。我记得我当时换的汇率大概是1人民币兑150韩币,后来,我离开韩国后,据说最高达到1人民币兑200韩币。说起来,人民币似乎挺值钱的,但看看韩国的物价却令人咂舌。大学食堂一个最普通的套餐,2600韩元,语学堂一年的学费600多万韩元,一盒巧克力派大概是5000韩元,合人民币近30元。
到中介安排的宿舍,我和另外10多名男生一起住在一栋两层的住宅里。韩国的房屋大体上可以分为住宅和公寓两大类。住宅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独栋别墅,公寓就是楼房。韩国的住宅还挺多的,在我所在的东大门地区,有很多住宅,一栋紧挨着一栋,构成韩国的居民区。安顿下来后,有几个留学生前辈带我们上街买生活用品。那时,我除了“你好”这句韩语外,其他的一概不会。而且我一说“安宁哈赛哟”,其他留学生就会笑我,说我发音不标准。在此之前,他们很多人已经学过1,2年的韩语了。在前辈的带领下,我们采购一些生活用品,然后又去逛我们将要入读的学校——韩国庆熙大学。
那时,初到异国,一切都那么新鲜,充满好奇和期盼,希望自己能尽快的融入全新的留学生活中去。我记得,第一个给我留下印象的是韩国的树,韩国的树是修剪成圆形的,像给树冠理了个圆头。韩国的街区也算繁华,商店,餐馆,便利店,饮料店,西饼屋一家挨着一家。大街上行人匆匆,打扮光鲜。
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我即将入读的大学——庆熙大学。庆熙大学建在一个缓坡上,面积很大。庆熙的本馆也就是学校的办公大楼修建得豪华大气,一栋宏伟的仿美式建筑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凹型喷泉广场。图书馆也是仿欧美式的复古建筑,像欧洲18世纪的一座古堡。青云馆里有学生食堂,网吧,银行,商店,旅行社,邮局,洗衣房等等,是学校的学生会馆。庆熙大学每一栋教学楼就是一个学院,每间教室都有中央空调和可以投影在黑板上已经联网的电脑。每到春天的时候,校园里满园的樱花盛开,应和着庆熙大学校内的一座座欧美式建筑,充满异域情调。听说武汉大学的樱花也极美,我没有去过,不知和庆熙比怎么样,或者又另有一番风景。庆熙大学是让人惊艳的,虽然韩国给我的第一印象比较平淡。
几天后,语学堂举行分班考试,我被分到初级班,同班的还有另外7,8名中国留学生,我的韩国留学生活就此拉开帷幕。一别韩国已经10多年,过去有的事情已渐渐开始模糊,但韩国留给我的影像是深刻的,她像一个盛装打扮的女性长辈,威严而不失亲切,柔美而不失气度,回忆起来是温馨而又抚慰人心的。
2022年10月30日
创建时间:2022/10/306:23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标签:公园的下午
星期六下午和牛女士一起去逛人民公园的菊花展。人民公园我是常去的,那里有我小时候的回忆,也有我的闲暇光阴。人民公园的围墙已经拆掉,透出公园的植被,像一个精致的花园,或许,这里有每一个老成都人心底的情怀。公园里布满各式各样的盆花,各个玲珑,样样雅致,争奇斗艳,锦绣芬芳。我和牛女士漫游在花海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完美邂逅,体验一天中难得的休憩与松弛。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慵懒与舒适我已许久不曾拥有,虽然我一直生活于闲适的成都。
绕过几组花景,我们缓缓踱进鹤鸣茶社。鹤鸣茶社我小时候是常去的,那时,大人们在茶社里点一杯茶,聊天看报或是沉静安坐,而我就在公园里到处游玩。记得那时有一种专供小孩子看的图样,一幅幅镶在望远镜里,有一个按钮,按一下,换一张图。望远镜挂在小贩的肩上,看一次收一次的费。望远镜里的图样大都是自然风光和国外的美景,小孩子看了憧憬向往,童年就在一幅幅流转的光影间渐渐度过。
鹤鸣茶社里生意很好,整个茶园坐满茶客。他们点一杯茶,轻酌慢饮,于是茉莉花茶的香味便袅袅飘散在你我的呢喃间,这便是茶园特有的一种成都的味道。茶客们懒散的在一起喝茶聊天,打发这秋日里难得的清幽下午。其实,我很羡慕他们的闲适,这是成都人特有的一种慵懒气质,像一首软绵绵的耳语般的歌曲。而我仿佛陷在无尽的纷扰里难以脱身,挣扎着并咀嚼着苦痛,这样的旅程什么时候才能驶入停靠的港湾,然后像他们一样惬意的度过一个个悠闲的下午。
我希望成都越变越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巴适。让茉莉花茶陪伴每一个成都人的清晨与黄昏,忙碌与放松。像回到我儿时,天空那么的清澈,空气中弥散着甜蜜的气息。而童年,早已悄悄的溜走,但我仍保有最初的约定。这个约定是让我们和我都永远幸福快乐,不再苦痛,不再彷徨,我执守着我的约定,即使我已青春不再,两鬓泛霜。这个飘着小雨的下午,我汇入人河,他们演奏一段人间的乐曲,我是虔诚的听众。听着,看着,念念着,时间就这么从指缝中滑落,我已沉醉在世声中,而你们呢,还在喃喃自语。
走出鹤鸣茶社,过一座小桥,茶园外仍然熙熙攘攘。湖面上有人在轻舟荡漾,岸上游客轻声慢语,你看着我,我看着景。我们便从喧嚣和宁静中求得一份安稳,然后慢慢琢磨,细细品味。和牛女士走出公园,天空渐渐透出一丝阳光,与其说风和日丽,不如说秋日懒懒。在这懒懒的秋日里,我放空自己,体会到一种淡淡的甜蜜,或者说,我们本来幸运。我想着明天的继续,继续我人生的跋涉,在这纷繁的世间。
2022年10月31日
创建时间:2022/10/314:04
标签:南京
2005年夏天我第一次去南京。南京,金陵风华,江南名城,我向往已久。我是坐火车去的南京。洗去夏日的烦热,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爽的,街道整洁,市容繁茂,典雅端庄,古韵悠悠。和成都的现代化不同,南京像是一个从水墨画中走出来的穿着汉服的古典美女,素颜整洁,吴侬软语。在南京,迎接我的第一个景点,是鼓楼。鼓楼矗立在南京市中心,位于一个交通转盘中间,鼓楼每天守候在这里,看护着南京的芸芸众生。像鼓楼这样的历史遗存,成都是很少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沿着鼓楼走过一条长长的街道,找到一家旅社,我安顿下来,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天,好好领略这秦淮名城。
第一次去南京很仓促,虽然如此,我依然去逛了新街口,紫金山,中山陵等等。在夏日的炎热中,我结束第一次的南京之旅。南京留给我的是江南的缠绵和绵绵的情谊,于是,1年以后,有了我的第二次南京故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06年的夏天,我第二次去南京。到南京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我走出火车站,打车到新街口,我决定暂时住在市中心。在新街口我找了一家便捷酒店住下,朦胧一晚,第二天醒来,天已大亮。第二次的南京的之旅,我待的时候着实不短,大概是从06年的夏天一直到冬天,我在南京住了有近半年。如果说第一次到南京是匆匆一瞥,那第二次则是细细品味。我在新街口的街道上徘徊,找寻繁华的影踪;我流连在湖南路,走过鳞次栉比的商店;我在玄武湖轻舞,感受秦淮古意。我仰望耸立的紫金山,浏览一个又一个的岩石。如果说秦淮河滋润南京,紫金山就仿佛南京的防卫,他看护城市的安全,照料万家安宁。
还记得,在夫子庙,我待到傍晚。华灯初上,商铺都亮起灯光,夫子庙晃如白昼,游客如织。秦淮河两岸,亮丽耀眼。河面上有画舫缓缓驶过,画舫上点着灯笼,弹奏着古筝的琴师拨动琴弦,曼妙的乐曲缓缓飘散。岸上走着衣着时尚的青年,彼此打个照面,留下一抹城市的亮色。古典和现代在这里交相呼应,历史给现代化一个浓墨重彩的注释。游客们都沉醉在这江南夜曲里,微微点着头,赞叹金陵的华丽。走在夜晚的南京大街上,不会觉得冷清,反而感觉是有关照的。这种关照来自于一句句不经意的吴侬软语,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南京的性格是婉约的,不像北京的粗犷,成都的质朴。无论何时到南京,你都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情怀。南京包容而大气,她不会因为身处江南而骄傲自满。她仿佛一位身着长裙的娴静女子,华丽而不张扬,衣袂飘飘,却又风度翩翩,气度不凡。你正要称赞她,忽又感知她的美丽超越言语,话到嘴边,又不知该如何叙述了。
一转眼,我从南京回成都已经10多年。时间虽已远去,但记忆深存。我想念着南京,想念着秦淮盛景。我期待我和南京的下次邂逅,我也能再次感受那古风雅韵。
2022年11月1日
创建时间:2022/11/14:05
标签:养老
当我老了,是否会步履蹒跚,踽踽独行于空旷的街道;当我老了,是否会长满皱纹,眯着眼细数记忆中的浪花。当我老了,我又会在什么地方,如何的生活,身边有谁的照料和陪伴?
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地方是不够发达的。比如,老人的就医,看护,娱乐,饮食,卫生,陪伴等等,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当然,中国现在有的较发达地区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养老模式,比如上海的居家养老。
我的概念中的居家养老是社区配有足够的照料和医疗的力量。老人有需要就医时,社区的家庭医生就可以直接上门看诊或者陪护老人去医院。社区办有老人食堂,老人一天三顿都能在就近的社区食堂用餐,社区食堂也能免费送餐。老人能非常方便的预定家政,清洁,护理等上门服务。老人居家附近就有设施齐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方便老人在活动中心打牌,喝茶,聊天,看电视,书报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老人购物简便,舒适,不管是衣物,食品,家居用品,生活物质都能方便的购买并送货上门。社会办有运行规范的老年大学,老人教室,老人在家附近就能“上大学”“进教室”。据说韩国有一种老人学校,学校每天早上派车把老人接到学校,然后组织老人做手工,学习,娱乐休闲。中午在学校用餐,下午再派车送老人回家。学校也会有星期六,星期天,寒暑假,老人有事也能请假休息。这样的养老模式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未来的养老事业应该如何发展?1、社会养老产业发达。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完善的养老院。专门的老人医院,老人门诊,老年病医生。一键预约的居家适老化改造,老人家政服务。2、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专门有适合老人使用的老年电脑,手机,电子书;APP都有专门的老年版。电视,电影不再忽视老年群体,而是关注老人的生活,充实老人的精神。公园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域,方便老人散步,锻炼,娱乐。3、社会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护老的良好社会风气。政府有专门的老年人事物部门,负责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专门为老年人立法,颁布《老年人保护法》,老年人不再是沉默的群体,而是有自己的发声,维权通道。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享有同等的医保,社保,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4、社会化的养老,助老模式成熟,收费合理,服务完善。社区,住宅区,商业区等都进行专门的适老化改造,便捷老人的生活。老人购物,出行,就医方便。5、有专门的老人旅行社,负责老年人的出游。有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一站式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发系列老人食品和老人用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当我们老了,我们是否能得到足够的照顾,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变得足够方便和充实。中国的养老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依赖于法制的健全和医疗的完善,依赖于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我相信我们的养老事业会越办越好,越来越兴旺发达。
2022年11月2日
创建时间:2022/11/25:22
标签:望江公园
韩国梨泰院出了踩踏事故,希望韩国安好,首尔安好。梨泰院是首尔有名的外国人聚居区,韩国人也不少,这种事故实该避免。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平等得到救助。希望安宁和祥和充满世界的每一个区域。
昨天,和牛女士一起去逛望江公园。天气暖和,阳光正好。下午,我们坐34路到九眼桥,沿着河边,走进望江公园。望江公园是成都公园里的雅客,以栽种竹子而闻名。粗略浏览一下,望江公园里总有10几,20种竹子吧。竹子们翠绿欲滴,郁郁葱葱的耸立在公园道路的两旁,另一边还有树形高大的红豆树。现在是秋天,没有红豆,但红豆树仍然挺拔。竹子和红豆成了整个望江公园的背景色,不仅遮挡住烈日的烘烤,给望江公园留下一片阴凉,也为游客提供了最美的视觉享受。
公园里游客不少,有的沿着道路一路观赏,有的相互照相留影,有的一起翩翩起舞,让本来幽静的公园变得充满世韵。公园是一个休憩,游览的空间,我希望喧闹的世声不要惊扰竹林的恬淡,我们需要在都市中留下一个洗去纤尘的去处,因为我们本来雅致。
路过茶园,我和牛女士并没有去品茗一杯,虽然茶园里挤满茶客。一碗香茶,一杯咖啡,一个淡淡的暮秋午后。或许,我现在的境况并不适合品茶,我需要暂时的沉淀自己,想一想,过去如何总结,未来如何开始,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要面向朝阳抑或沉静如水。而我们总要翻越严寒,让秋的萧瑟变为生机盎然的明年。分离会变为团圆,悲伤会变为喜悦,伤痛会变为甜蜜。我们终将迎来幸福,带着我们的留恋,带着我们的依赖,带着我们的未来,走向光明的彼岸。
走出公园,依然温暖。在这深秋的成都,我伸了伸腰身,知道岁月静好。也许幸福本离我们不远,只要我们虔诚的祈祷,神会护佑世间的生灵,让我们都顺遂平安。
2022年11月3日
创建时间:2022/11/34:04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标签:昆明游
初三毕业那年的暑假,我,牛女士和莫先生一起去昆明旅游,距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我们从成都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达昆明,我记得到了昆明,安顿下来已是接近中午。还在旅途中的时候,我就被火车上放的《苗岭的早晨》从清晨朦胧的睡意中唤醒。我看着车窗外快速驶过的一幅幅田野画面,像演一部变幻的多幕剧。到了昆明,我们就在火车站附近找一家旅店住下,因为想着回程方便。我买一张昆明地图,钻研起昆明的市景。我发现离我们不远就有一个翠湖公园,兴致盎然的我提议立即就到翠湖公园里去游览。于是,我和牛女士,莫先生一起又马不停蹄的去了翠湖公园。公园里有什么景色,早已淡忘,只记得我们在一个凉亭里歇脚,四周都是翠绿的植被。这是昆明特有的景象,植物王国,四季常青。
在昆明我们游览石林,西山,滇池,民族风情园等景点。昆明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浓烈的民族风情给我的记忆留下浓重的一笔。虽然是暑期,但整个在昆明其间,我们都没有感觉到烦热,而是很舒适的温度,凉热适宜。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云南的水果,云南不愧是水果的丰产地,有很多种水果我都是第一次看见。比如像手指一样的佛手,一块块突起像释迦佛的发髻的释迦,新奇的山竹,大个大个黄绿色的芒果。到了云南就像走进水果的展销会,一种一种新雅而甜蜜。这里的水果蔬菜也是按斤两称的,但是和成都不同,昆明的一斤其实是一公斤,刚去的时候很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