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第425章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来自小说群 ()】
跟着苏萌大舅。林
何大清走到了附近。
看到好几个人,围着一圈。
有个抽着旱烟的老农,坐在地上,面前铺着一块布,摆着那件东西。
苏萌大舅说,“列位,劳驾让一让。”
然后,就挤了过去。
何大清一看,那老乡还挺脸熟。
虽然形象更落魄了一点,可是还能够认得出来,这是张翠芬的亲爹,摸金校尉张老七。
好家伙!居然在这儿遇到了他!
张老七抬眼一看。
人也傻了。
真是冤家路窄。
又遇到了这何厨子。
他赶紧说道,“何先生!真巧!”
何大清呵呵一笑,“是挺巧的。”
“你咋又跑到城里来?”
张老七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这不是没办法吗?”
“家里孩子多。”
“粮食不够吃。”
“山上野菜都快绝挖绝喽。”
“这不就寻思着,进城来卖点老物件,淘换些粮食。”
何大清冷笑。
谁让你闲着蛋疼,啥事不干,一生就生一窝小孩。
苏萌大舅怔住了,“哟,合着您二位认识。”
张老七抽了口旱烟,说道,“我跟何先生是老熟人了。”
“首先声明。”
“这玩意来路绝对正。”
“是我一位姑表亲托我拿来卖的。”
“他祖上也曾经阔过。”
“据说中了进士,还在外边当地方官。”
何大清说,“不急,我看一看再说。”
蹲下来,何大清把这只扁瓶攥在手里。
仔细03的鉴定起来。
其实,这玩意应该叫扁壶,是从游牧民族的皮囊壶演化而来。
这老物件上面,有天龙浮云的纹饰,典型的宫廷之物,大概率是皇帝御用的。
而且绘工浑厚,器型端庄,显得温润玉质,是大开门的真品无疑。
另外,据何大清仔细观察,这也不象是刚从土里刨出来的。
意思就是说,不是赃物。
那么,张老七说的话,确实有可能是真的。
毕竟,红星公社是京郊,零星分布着一些前朝遗民的后裔,那也非常正常
苏萌大舅问,“哥,您看这个,怎么说?”
何大清答道,”是元中期的元青花。”
“这玩意可不多见。”
“之前给人鉴定过了吧。”
张老七不无骄傲的说,“那必须的。”
“人家开价四百块。”
“我没有卖。”
何大清乐了。
这摸金校尉还学精了。
生怕东西卖便宜,让人捡了漏。
所以,先找人看过,询问了个市场价什么的。
其实,张老七还是太年轻。
压根就不知道。
这个价位对于何大清来说,依旧是捡漏,而且是大漏。
他的传承记忆里面,这样的元青花扁瓶,在后世零七年的时候,曾经拍出9700万的高价。
原因很简单。
元朝很短暂,在历史长河中如流星一瞬,当时的青花瓷存世很少,堪称弥足珍贵,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想必之前替张老七掌眼的那位收藏家,也是个识货的。
苏萌大舅不干了,说道,“啥玩意啊,就敢叫四百块。”
“你咋不叫四千块呢?”
“合着现在的钞票,都不值钱了啊。”
张老七瞟了他一眼,说道,“爱买不买。”
“瞧你这模样,也买不起。”
苏萌大舅脸都绿了。
这是被人看扁了啊。
要说他手头上的钱,凑一凑也买得起。
但是,为了这件东西,就付出全部的家当,以后吃啥喝啥啊。
没那个必要嘛。
所以,他看了看何大清。
后者摸了摸下巴,说道,“这样吧。”
“我也不让你吃亏。”
“你不是还欠我五百块,还有两百斤粗粮吗?”
“这样好了。”
“东西给我,债务给你免了。”
霎时,张老七神色有些复杂,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问题是。”
“我是替人家拿来卖。”
“拿不回粮食,人家不肯干啊。”
“何先生,如果东西是我的,我二话不说,把它交到您手上。”
何大清呵呵道,“这也简单。”
“五百块的债务给你免了。”
“另外,我再给你一百斤苞谷面。”
“这样的话,你还欠我两百斤粗粮。”
张老七没辄了。
蹲在地上,盘算了半天。
脸色犹豫得不行。
苏萌大舅催促道,“老乡,您还磨蹭什么。”
“我哥够有诚意了。”
“五百块钱,再加一百斤苞谷面,您自己琢磨,放眼整个琉璃厂,谁还出得起这价钱。”
“如今粮食多金贵啊。”
“您上我家瞧一瞧。”
“要能找得出五斤苞谷,我管您叫爹。”
周围一片哄笑。
大家都被苏萌大舅给逗乐了。
不过,也必须承认。
人家说的是事实。
粮食紧缺到了空前的地步。
张老七皱紧了眉头,说道,“您说得倒轻巧。”
“我不好向人家交待啊。”
苏萌大舅说,“那您也不能一直欠着我哥的钱啊。”
“五百块钱。”
“工人老大哥辛苦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到这个数。”
“合着您就压根没打算还?”
“早就打算当老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