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于床榻上,陆正念头一动,尝试将古琴拿了出来。
“还真能拿出来啊……”陆正轻轻拨弄琴弦,君子六艺,乐之一道,自己多少还是懂点,只是不曾弹奏这样的琴。
过了片刻,陆正终于是找到点窍门,轻轻弹奏了一番。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又很快有叩门声。
“陆兄,你醒了啊,方便我进来吗?”张勃说道。
“请进,门没锁。”陆正道。
张勃乐呵呵进屋,“刚才早起看了会儿书,隐约听到一点琴声,出来发现是从陆兄这里传来的,所以来看看。”
陆正道:“打扰到你了?”
张勃摆手道:“没,只是听着琴曲陌生,没想到陆兄还会弹琴,真是样样精通啊。”
陆正不禁笑道:“张兄能听出来曲子陌生,那说明是懂音乐的。我这弹得可不怎么样,哪里能说是样样精通。”
“陆兄样样学,样样会,那已经不得了了。”张勃道,“我倒是想多学点,都没有那个时间和天赋呢。”
能听懂曲子,和能学会弹奏曲子,那是两码事。
张勃以前忙于学业,偶尔听曲放松,但可不会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精通。
张勃又看向陆正腿上的古琴,目光微动,“这张琴,很有灵气啊,陆正哪里买来的?价格肯定不低吧。”
“这……”陆正笑道,“我说是我自己变出来的,你信吗?”
张勃愣了一下,随即点头道:“我信!”
儒道文人,可以用自身的文气,显化出来一些特别的文器。
但那样的手段,并非一般文人能做到。
“我能看看这张琴吗?”张勃问道。
“可以。”陆正将琴递给张勃。
张勃小心拿过琴,确实感受到琴中有类似于陆正身上的浩然正气气息。
他心中惊诧,一般而言,文人凝聚出来的文器,都是自己常用或擅长的物件。
陆正不善琴,却能变出来这一张真实的琴,倒是相当罕见。
只能说明陆正在乐之一道,也是极有天赋的。
张勃不免内心感慨,一个人要是在某方面比你优秀,你或许会心生嫉妒,但一个人要是各方面都比你好太多,那你甚至都生不出妒忌之心,只能仰望之。
张勃将琴还给了陆正,说道:“陆兄刚才所弹之曲,能否再奏一遍?”
陆正微笑道:“可以,不过要是弹奏得不好,莫要笑话我。”
陆正转而收敛心神,纤长的手指轻抚琴弦,琴声传荡开去。
其声幽幽,带有一丝化不开的哀,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张勃听完此曲,心中莫名难受,久久不平复。
“此何曲?”张勃低声询问道。
“神话。”陆正答道。
“神话……”张勃喃喃重复了一遍,“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陆兄哪里听来的曲子?”
陆正道:“以前听人唱的。”
“唱的?”张勃顿时更加好奇,“怎么唱的?”
陆正说道:“言语有些直白,恐张兄不喜。”
“无妨,我想听听。”张勃连忙道。
陆正便一边抚琴,一边轻声而歌。
张勃听得眉头微皱,他还真没听过这般的歌曲,言语直白,又感染人心,让他都忍不住在心中附和哼唱。
外面,郑玉愣愣站在那里,听完了一整首歌。
好一会儿,郑玉背着手默默离开。
现在的年轻人啊,这么大胆的啊,都改唱这样的曲了?
郑玉心道他年轻的时候要是会唱这种曲儿,只怕洪州城的那些大家闺秀,都会被他迷得神魂颠倒。
跟来的几个侍女,还端着热水等物,见自家老爷离开,几人不敢进屋,也跟着离开。
陆正看向张勃,询问道:“如何?”
张勃思索道:“很好听,就是词确实很白……陆兄觉得如何?”
陆正道:“可能过于直白,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各有人好。况且,我曾听闻一些夷族的曲儿,还更为露骨,上不得台面,但也不妨碍他们喜欢……食色,性也。这样的曲子,即便上不了郑重正式的场合,但平时听听唱唱,未必不可。”
怎么说这首曲儿也是在歌颂爱情,立意很好,比之一些青楼里弹唱的曲子要好很多。
“此言有理。”张勃不禁认同陆正的说法。
……
郑玉踱步回到了饭厅。
郑老夫人见郑玉回来,问道:“你不是去喊两位公子过来用早膳么,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郑玉回过神来,道:“哦,他们两个年轻人还在聊事,等会儿去喊他们……我刚听了一个新曲,夫人要不要听听?”
“什么?”郑老夫人好奇道。
郑玉干咳一声,然后将刚才听到的歌曲唱了出来。
郑老夫人听得脸色发烫,连忙道:“别唱了,你个老不羞的,从哪里听来的曲儿,这里还有下人呢!”
郑玉呵呵直乐,“从陆小老弟那里听来的!人家年轻人唱得?我唱不得?这曲儿好啊,我就觉得很好……哎,是我嗓子不好,唱得难听。你们几个刚才也听了,谁来唱两句,唱得好有赏。”
郑玉看向跟回来的几个侍女,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
郑老夫人一阵头大,合着跟几个年轻人聊上几句,还真人老心不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