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那一句话,牛二只觉得胸膛之中升起着无与伦比的忿怒!
黄巾之乱时,逃入了深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病死,大哥摔死;
天灾瘟疫时,一路难逃,背井离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病死,甚至就连老母亲都差点饿死。
正因为失去过,牛二才更加珍惜着眼前的生活。
有屋有田,有妻有子,侍奉母亲……
过去,不是牛二只能逆来顺受,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反抗。
可这一次,牛二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背后就是吴郡,背后就是家园,背后就是家人!
牛二绑紧了皮甲上的系带,过去那总是憨憨地笑着的面容,在昏暗的油灯下多出了几分坚定地开口道。
“母亲,战乱即将蔓延到吴郡,请原谅孩儿不再逃了。”
在牛二的后背,妻子紧紧地抱着牛二,不远处的榻上还躺着两个半大的小子。
而站在牛二面前的,则是一个杵着拐杖,一条腿有些不利索且头发白了大半的老太太。
老太太实际不过是四十余岁的年纪,经历沧桑的模样看上去已是宛如六七十的模样,唯有那双眸子还算明亮,低声地喊了一句。
“儿啊~”
牛二那高大健壮的身躯当即冲着老太太跪了下去。
“母亲,我在。”
老太太伸出手摩挲着牛二的脸庞,心中不舍之极,然后重重地拍了拍牛二的肩膀道。
“我们都是些粗人,流浪逃命到此,却也明白能过上几年安生日子,多亏了刘府君仁德,如此活命大恩,岂能舍了刘府君而逃?”
“我儿出战,保的不仅是刘府君,更是我们自己的田地,我是明白的,我是明白的……”
牛二重重地点头,眼中已是泛泪,道。
“母亲放心,头儿说了,倘若我战死了,不仅会发放大量补助,刘府君还会代为养育那两个小子成年……”
“儿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母亲,还请母亲万万要保重身体,原谅儿的不孝。”
老太太按着牛二肩膀的手,道。
“男儿岂能落泪,将那泪水给收回去!我又如何不知儿若不战,那贼子的屠刀说不准就会落在我的身上,落在你的妻儿身上的道理?”
“于义,于孝,儿都该去……”
“去吧!去吧!!即便儿不幸战死沙场,刘府君定然也不会亏待我们这些军户的,刘府君是信得过的,我儿万万不可有什么顾虑。”
“奋勇杀敌,勿忘义理!”
牛二闻言,朝着老母亲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又朝着妻子交代了几句……
“铛铛铛!”
屋外遥遥地响起一阵铜锣声。
当即,牛二搂了一下妻子,又看了一眼还在榻上呼呼大睡的两个儿子,然后便接过长戈,举起点亮的火把,乘着夜色朝着屋外大迈步走去。
老太太与妻子下意识地走到门口处,目送着牛二隐于夜色,唯有那点亮的火把在不断远去。
这一幕,也发生在“吴一十三军屯”的各处。
伴随着铜锣声的响起,一个个在昏暗夜色之中的火把自各处房屋钻出,四面八方地朝着铜锣声响起的方向汇聚而去。
作为“吴一十三军屯”屯长的刘继,无须点数,只需看着手下训练了近半年的五百人几乎是本能地列出了一个整齐的军阵,便明白没有人缺席。
或许,这才是正常的。
主公以恩养军户,军户又岂能不为之效死?
更何况,如今的军户们不仅仅是为主公而战,更是为自己而战。
“出发!”
刘继高喝了一声,然后率领着集合的军户士卒,举着火把,踏着夜色赶路。
这一幕,同样也发生在吴郡其余上百个散在不同区域的军屯之中。
军屯所设之处,周边大多都是开垦出来尚且无人耕种的田地,设立军屯,五百户到千户为一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