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三年六月末,夏日的酷热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之烈。
华朝已将大半江山收入囊中,有点儿实力和名气的地方军阀现在只剩交州士燮、荆州刘表、冀州袁绍、辽东公孙度四人了。
士燮与公孙度早已表明了态度,作壁上观,不会参与中原纷争。而且,在攻灭袁术、刘备之后,士燮、公孙度就已经派遣使者到洛阳,表达了归附之意。
显然,只要华朝拿下袁绍、刘表,士燮、公孙度是不会负隅顽抗,阻挡华朝平定天下的。当然,他们也没那实力。
而刘表,受限于荆州地方派的掣肘,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哪怕有十万大军也无法做到如臂使指。搞不好,都不用打大仗,随便展示一下武力,荆州地方实力派就能将刘表卖给华朝了。
也就是说,摆在华朝面前的真正阻碍,其实已经只剩下袁绍一个了。
袁氏四世三公,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贵为盟主,可以说风光无限。那时候,大家完全没想到这天下会被太行山山区里的一股黄巾军首领夺取。
即使汉室倾覆,大家也以为新朝会在董卓、袁绍、曹操等实力派诸侯中诞生,大家最看好的就是袁绍。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下来,华朝如摧枯拉朽般统一了大半个天下。如今,袁绍也被赵云、黄忠率领着十万精锐大军兵临冀州城下,完全看不到反败为胜的希望。
别说以华军一直以来的战斗力袁绍打得赢打不赢,就算打赢了又怎么样?华朝有大半个天下的地盘,可以源源不断地继续调兵前来攻打,经济内政也比袁绍搞得好,战争千里比袁绍好得多。
因此,尽管冀州城墙高耸,巍峨壮观,仿佛是袁绍权力的象征。然而,城内的军队却士气低落,军心涣散。
袁绍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那如黑云压境般的华朝大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
他深知,自己麾下的十多万守城大军,虽数量众多,但战斗力却远不及华朝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
“主公,敌军势大,就算我们占据着城墙之利,恐怕也挡不住对方如黑云压城之势。”沮授在一旁忧虑地劝道,“必须要保护好漳水防线和北城门,随时以备撤退。”
袁绍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他明白,沮授的说法是撤退,其实就是逃跑,往北方幽州逃跑。
实际上早有人出主意让他逃跑的,但袁绍真的不甘心。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北方三大州,几十万大军,就这样不战而逃?
冀州是他的老巢,经营时间太久,他舍不得这份基业。家族四世三公、十八路诸侯联军盟主的身份,也让他放不下这个面子。
即使要逃,也要先做过一场,看看华军是不是真的像传闻中那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说。
虽然听说华军有极为厉害、声如炸雷的超级武器,但袁绍从没见过,连想象都无法想象,终究还是无法理解火药武器的厉害的。
冀州城毕竟在袁绍眼皮子底下,亲信极多,有大量的督战队盯着,还有袁谭、袁熙、袁尚等亲儿子和诸多挚友亲朋掌权,因此没有麴义那般仗还没开打、胜负未分,就事先投降情况。
已经通过系统推演知道这个情况的张循也只能让赵云、黄忠先攻几天,让袁绍的将士见识一下华军的大型炸弹威力,以及华军的战斗力,才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华军全部部队和重型攻城器械都运过河,并逼降了南宫、广川两县的袁绍军残部后,冀州攻城战在七月初天气晴朗的某个清晨正式打响。
赵云一声令下,华朝先用投石机将大量的重型炸弹投送到了冀州城楼、城墙上。尽管精度不是很高,但只要爆炸的地方,无一不是人仰马翻、鲜血横飞、惨叫连连。
华军还特意瞄准了城门连投了十几颗炸弹过去,将城门炸开了一个大洞。可惜袁绍军早有准备,在城门后堆了大量的土石,炸开了城门都没有用。
如此大规模的炸弹攻城,是袁绍军前所未见的。许多士兵吓得心胆俱裂,哪怕身后有督战队都不管用,还是不要命地丢掉武器往城内逃,最终被袁绍的督战队一一砍死。
这种场合袁绍倒是没敢逞强去城楼上亲自观看,在城内离得远远的一座酒楼里远眺。看到炸弹在城墙上、城楼里爆炸的场景,袁绍确实被吓得不轻。
这要是在他身边爆炸,那岂能还有命在?
以至于,这一刻袁绍都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哪怕他还有几十万军队,还有三大州的完整地盘,面对这种使用着炸弹的对手,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对抗。
好在他还有不少忠心的文臣武将,特别是张合,现在是河北四庭柱唯一剩下的一个了。
也是在张合的谨慎指挥之下,华军的炸弹攻势一停,袁绍军就立即被张合赶上了城墙防守,没让华军趁机攻上来。
袁绍军人数不少,加上占据着城墙之利,还有无数的滚木礌石弓箭等守城利器,第一天倒是没让华军登上城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但华军第一天的攻城,还是造成了袁绍军数千人的伤亡。特别是炸弹,不仅是身体上摧残,对哪些普通士兵的精神压迫更为强烈。
大家都没见过这种武器,难免害怕,哪怕没受伤也害怕,都怕炸弹落一颗在自己身边爆炸,那基本上就是非死即残。
当然,华军实际上的攻势并不强,主要是以炸弹威慑为主。真正的攻城战,并未全力以赴。
张循推演过,全力以赴也能攻上来,但袁绍负隅顽抗之下,己方伤亡过大,不划算,因此就没让赵云、黄忠两人全力攻城,而是每日先炸弹洗礼一番,再装模作样攻打几下,给守军施加压力。
总有人扛不住压力,会选择像麴义那样主动投诚的。
果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军将士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胜利无望,这仗打得也毫无意义。
哪怕有督战队的盯防,也拦不住将士之间互相议论,开门投降的言论甚嚣尘上,哪怕袁绍砍了不少人都没办法抑制。
当然,如果只是一些士兵议论的话,掀不起多大波浪。主要是,有谋士和将领参与了其中,袁绍还不知道,这就严重了。
这个谋士,正是历史上就在官渡之战中背叛过袁绍的许攸。而武将,则是吕旷。
两人被华军席卷天下的气势和亲眼所见的炸弹威力所震慑,觉得袁绍必败,他们俩没必要为袁绍的基业殉葬。因此,暗中试探联络了一番后,决定归附华朝,立个大功。
这样,即使到了华朝,他们也有功劳有地位,只不过是换个主公当官而已,无所谓的。反正之前文丑、高览、淳于琼、麴义都干过这事儿,他们也没什么卖主求荣的心理压力。
不为自己,也得为子女的前途着想啊!
继续跟着袁绍负隅顽抗,显然就是没有前途的表现。
令许攸、吕旷两人都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商量确定好要投降的时候,竟然有人主动找上了门,声称他们是华朝的细作,前来联络两人,商议打开城门归附华朝的事宜。
这把两人吓得不轻,开始还以为是袁绍派来试探他们的,最后反复询问辨认才发现真的是华朝的细作。
这无疑让他们大为震惊,疑惑华朝奸细怎么敢确定他们俩愿意归附,不怕他们把细作抓起来,送去袁绍那领赏吗?
结果细作笑着告诉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皇上计算之中。皇上张循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哪怕身在昌邑,也对冀州城中的各位大臣、将军动向了如指掌。因此,知道两人真心想投诚,也不例外了。
许攸、吕旷两人面面相觑,大为震惊,但也确实感受到了华朝皇帝张循的强大。
如此神机妙算的皇帝,加上华朝强大的军队、后勤,平定天下易如反掌,那他们俩不再螳臂当车、归附华朝也就显得更加理所当然了。
喜欢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三国:我能趋吉避凶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