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只有我们村子,那肯定不行,尽管我也同意修路,但是涉及到资金和土地的纠纷,怎么着也得大家同意了才可以。”另一人道。
接着有人建议说:“要不先找居委会那些人去问问情况吧,看看其他村子是什么意思?”
“……”
陈林看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场面了。
眼看着大家讨论了许久,依旧没个章程出来,三叔公只好把求救的目光投向陈林身上。
陈林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在村子里面说话的份量却很重,毕竟自开春以来,一点一滴累积到现在的好名声可不是盖的,不知不觉中,大家都习惯了先听听陈林的意思,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
陈林看着大家都安静下来,等待自己开口,也不客气,直接将自己的想法道了出来,与此同时,还不忘分析一下修路的利弊,甚至还举了多个例子。
其中,关于杵华、杵瑜前天出车祸一事给大家引起的震撼最为深刻,毕竟这关乎到自身的身家性命,不少人家里逐渐富裕起来,有了闲钱便想买车子的人家也不在少数。
若是到时候自己把车买回来了,这路却是不能走了,那还有什么用?于是,在听了陈林的话后,不少人都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出钱集资修路!
村民们大多数都有盲目从众的心里,现在既然有人带头了,其他人也很快同意了修路的决定,现在问题是接下来该怎么修的问题。
有人说凑钱把路平整一下,有人则建议大修,一次性搞定。陈林的意思是偏向于大修多一点,毕竟一次性弄好了,一劳永逸,不用再担心过个三五年之后还要凑钱修公路,虽然开始的时候钱要用多一点,但是这么做却是众多法子当中,最省事的一个。
三叔公点点头道:“我也同意一次性搞好它,不仅省事、省力也省财,再说,‘小财不出,大财不进’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把路修好了,不仅方便我们自己以后出行,也方便了其他人进来……”
“没错,还是一次性搞好它,但是该怎么做才能既保证公路的质量,又能省钱?毕竟就我们这点人,凑出来的钱也有限吧?”这质问一出,倒是难倒了不少人,陈林也低头沉思了起来。
“我们镇上是不是有家水泥厂?”陈林接着道:“沙子和石头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既然镇上有水泥厂,想必那边的水泥价格不是很贵,所以,我建议找钩机把原先的泥路再挖宽一点,改为两车道,再用水泥、沙石把路面打硬底化。”
听罢陈林的话,不少人开始低头盘算修路的成本,其中一个老者站出来问陈林道:“那……那这……这得多少钱?虽然沙子和石头我们自己可以准备,但是找钩机和买水泥还有运输材料等等的费用也不少啊,我们自己凑出来那些钱怎么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