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从那个年代,把商场厮杀中活下来的人,都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一旦抓住机会,除了保证产品质量之外,最重要的是不能犯错。
产品不能犯错,营销不能犯错,对待员工同样不能犯错。
只要犯一个错,花几十亿,上百亿营造出来的产品形象,会瞬间受损。
所以只要有能力,也支付得起,稍微给员工增加一点福利,并不会影响公司整体格局。
一家企业,如果指望所谓的降本增效,能够把公司盘活,就未免太可笑了。
一家企业只要稳步发展,员工成本根本不会占比太大。
相反,员工和研发成本越高,反倒越能证明这家集团的生命活力。
后勤主管不明白,陈庆宇不怪他,因为这时候的人都这么想。
但是业务能力不会作假。
仅仅三天时间,在徐兴华带领下的团队,做的工作几乎比其他公司一个月的工作还多。
这份工作能力,放在其他降本增效的公司中,恐怕忙活两个月,也忙活不清楚,最终谁更省钱,还不好说呢。
供货商的资料上,从日用百货到水果罐头,再到大型电器和日化用品,应有尽有。
除了各项产品之外,不同供应商的退货数量,还有产品口碑乃至价格,也都被标注的非常清楚。
这些数据,有些都是内部资料,根本不可能对外公开。
陈庆宇想破头也想不清楚,徐兴华到底从哪里弄来的资料,竟然还如此详细。
而另外一份资料,更是让他精神一振。
这份资料中,几乎把各个供应商的老底都扒光了。
比如一家日化用品的公司,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生产出来的货物供应到哪里,具体到魔都一地,每一个超市的货架上摆放了多少,竟然全部写满了。
而在最后一份资料中,涉及到结算周期的合作意向上,更是让陈庆宇大开眼界。
徐兴华和他们谈判的结果,竟然直接占据了上方。
为了成功入驻陈庆宇的商超,有些著名企业,竟然愿意把结算周期推后半年,甚至只要答应进入货架,立刻就会给一笔供货费用。
不错!
不是陈庆宇给他们钱,而是只要陈庆宇答应合作,他们就会先给陈庆宇一笔资金,作为感谢上架摆放的广告费。
放在商超遍地的20年后,这种商超找生产厂家要钱的行业潜规则,早就已经明牌写在合作合同里了。
但是此时是96年,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商超。
徐兴华显然是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而在他的强势谈判之下,这些生产商竟然真的让步了。
其中有一些供货商,竟然连一分钱押金都不要,只要陈庆宇愿意摆放商品,他们就会提供专业运输小队,所有成本自己承担,只求陈庆宇能够和他们合作。
曝光率!
人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