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朝义退回河北的时候,唐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正要东出井陉,打击史朝义。井隆正在史朝义的恒阳节度使张忠志的势力范围之内。如果辛云京东出井陟,张忠志首其冲,故而其裨将王武俊向其分析形势道:“今河东兵精锐,出境远斗,不可敌也。且吾以寡当众,以曲遇直,战则心离,守则必溃,公其图之。”这里除了说明双方军力的悬殊以外,又提到“以曲遇直”,实际上这就是说,河东兵是名正言顺的国家军队,而张忠志部则是被人们视为贼的叛军。张忠志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才不得不向辛云京投降的。薛嵩的投降也颇类似。史朝义北走的路线,正和薛嵩的地盘接近:唐军大兵压境,不可能放过他这个史朝义的节度使;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投降,必须有所选择。当然,他只能选择生路,不可选择死路,所以,他投降了李抱玉。
薛嵩、张忠志的投降,李抱玉等对他们进行安抚。但不久,仆固怀恩又命他们各复原位。于是,李抱玉、辛云京惑疑仆固怀恩另有企图,对唐朝廷有了二心,故而他们各自上表,向代宗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仆固怀恩也上表申述了自己所作所为的理由。当时,仆固怀恩手握重兵,代宗也未掌握其另有打算的事实,当然不便对仆固怀恩有所举措。故而只好对仆固怀恩慰问勉励了之。
为了使史朝义内部分崩离析,促使史朝义部属有更多的人降唐,代宗于十一月初六下诏规定:东京及河南、河北曾为叛军官员者,一律不追究其罪过。这道诏书,必然对叛军内部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
史朝义在魏州失败,北走贝州,与其大将薛忠义会合,力量稍增长。唐右厢兵马使仆固踢兵进至临清,考虑到史朝义兵力有所增加,遂暂时停止前进,观察形势的发展。
史朝义从衡水引兵3万人,向唐军反击。仆固踢命其所部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三人,分别于沿途埋伏,待史朝义率军到来时,伏兵四起,史朝义失败而走这时,回绝已到,唐军的军力大有增长,仆固踢遂对史朝义进行追击,追至下博东南,双方又一次大战。史朝义背水而阵,唐军勇猛冲击,史朝义全军溃乱“积尸拥流而下”,史朝义被迫逃往莫州。
仆固怀恩的都知兵马使薛兼训、兵马使郝庭玉,还有田神功、辛云京等各部军队,共同会集于下博,进围史朝义于莫州。史朝义与田承嗣多次出战,都遭失败。这时,田承嗣看到史朝义败局已定,残局不堪收拾,欲摆脱史朝义而单独行动。故而他向史朝义建议,要史朝义亲自去幽州发兵、自己留守莫州。史朝义接受了他的建议,选精锐骑兵5000人,突围而出。史朝义刚离莫州,田承嗣就向唐军投降,同时,将史朝义的母亲、妻、子都送到唐军。
唐军既然取得莫州,仆固踢、薛兼训等率众3万人穷追史朝义,迫至归义,经过激战,史朝义再次失败。这时,史朝义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也看到史朝义已经而临末日,所以,他也想另找出路,遂通过宦官骆奉仙向唐投降,并派其兵马使李抱忠率众3000人镇守范阳县。这些情况,史朝义一无所知,所以,他仍然进至范阳县镇守范阳的李抱忠当然拒绝他人城。史朝义害怕唐军很快到来,急于找个安身之处,遂遣人告诉李抱忠,他的大军留在莫州,他轻骑来范阳发兵,前往增援,并要求李抱忠要严守君臣之义。李抱忠义正辞严的答道:“天不柞燕,唐室复兴,今既归唐矣,岂可更为反覆,独不愧三军邪!大丈夫耻以诡计相图,愿早择去就以谋自全。”接着,他又提醒史朝义说:“且田承嗣必已叛矣,不然,官军何以得至此!”李抱忠的提醒,使史朝义恍然大悟,田承嗣已经背离他而降唐了;否则,唐军不会尾随而至。他的一切希望都落空了。
在无可奈何之际,史朝义提出了最低的一点要求,要求给一顿饭吃。李抱忠在不使史朝义进城的前提下,令人于城东设饭接待。在吃饭之际,迫随史朝义很久的范阳人,都看到史朝义必败无疑了。于是,这些人都向史朝义拜辞而去。眼看部下纷纷离去,史朝义感慨万端,他自知败局已定,只好继续逃命,以便苟延残喘了。
史朝义从州莫州突围时有5000人,这时,身边只有数百胡人了。看来,原来迫随史朝义的汉人都感到难与为伍而纷纷离去了。
史朝义向东北走广阳,广阳对他拒不接纳。史朝义又打算北人奚或契丹,走到温泉栅,李怀仙的迫兵已经逼近。李怀仙曾是史朝义的部属,在史朝义连吃败仗,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不仅不以兵相助,反而是拒其进人范阳,现在又对其穷追不舍,这自然使史朝义在心理上全面崩溃了。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迫使史朝义绝望了。于是,他自缢于林中。李怀仙取其首级,送往长安。从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开始的安禄山叛乱,经过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的相继兴风作浪,历时7年2个月,到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自溢而死。终于结束了。唐朝虽然平定了这一场叛乱,但已经无能为力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了。
凤雏先生那可是都给去是深给去说完了之后呢,那是都给去深给去看了看那漫天星辰,然后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