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仪说完抬头看向了不远处尽是素缟的大殿。
随后红着眼眶,在内侍的带领下,走进了偏殿。
在这里,张仪见到了秦惠文王之后的下一任秦王,秦武王。
秦武王长得孔武有力,身形魁伟。
此刻,他的脸上的带着一抹哀思,见到张仪之后,更是露出了一不满,低声的呵斥道:
“张相为何不去大殿缅怀先王,反而让人把我叫来此处,岂不是忘了昔日先王的知遇之恩?”
张仪闻言咬了咬牙,随后眼中的泪水便滚滚而下,然后拿着自己的衣袖用力一抹,然后才跪地开口道:
“臣正是感念昔日先王的知遇之恩,才会特意如此,还请大王听臣细细说来。”
秦武王看到张仪情真意切的样子,脸上的不满顿去,叹气道:
“你且说来,站起来说。”
“谢大王!”
张仪叩谢,却并未起身,而是继续开口道:
“大王,为社稷着想,还请大王对外宣布,剥夺臣的一切,并将臣赶出大秦。”
秦武王色变,忍不住的问道:
“这……这如何使得?张相为我大秦游说各方,劳苦功高,孤若是如此对你,岂不寒了人心?”
然而张仪却摇了摇头道:
“为大秦着想,我大秦身居华夏西南,若是其他诸国不动荡,我大秦便没有可趁之机,那苏秦连横之计,使我大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但如今却不一样了,臣已破了这连横之计,使六国君王各揣心思,彼此猜疑。”
“函谷关正在向我大秦敞开!”
“此话当真?”秦武王本就是一个好战之人,听到此话当即两眼放光。
张仪点了点头,然后接着道:
“千真万确,大王只需对外宣布将臣扫地出门,那诸侯国必会撕毁先前答应的臣服约定,再回昔日连横,但此时的连横却已不再是昔日的连横。”
“届时,大王便可以他们撕毁昔日称臣只约定为由,使我大秦刀兵,指向六国。”
“且其余六国已各怀心思,绝不会再重新联合。”
秦武王眼前一亮的同时脸上的笑意却在慢慢收敛,眉头微微皱起道:“若真如此做,张相岂不是要不容于这天地之间?”
张仪没有回应这句话,而是接着道:
“到时候,大王必须以正人君子之形象面向其余诸国,以大王的正,对他们的叛,此乃堂堂正正之师,且绝不会失了人心。”
“而像我这等不讲信用,欺上瞒下之人,正适合拿来替大王立此威名!”
“所以,臣恳请大王,联合大臣们,向各国宣布,说大王自太子时期便不喜欢微臣人品,如今登基,为恐被天下人耻笑,故特将臣扫地出门!”
秦武王再一次动容了,费解而又吃惊的看着张仪道:
“张相,你这又是何苦?这么做,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啊?”
张仪俯首拜倒,一头贴地:“微臣所作一切,只为使我大秦强盛,更是为了一报当年先王的知遇之恩,若无先王,则世间便没有我张仪一席之地!”
“恳请大王,依臣之言行事,则我大秦,必将横扫六国!”
“一统天下!”
“可是……”秦武王还想说什么,却被张仪再次打断:
“大王将臣驱赶之后,那齐王见各国纷纷开始连横抗秦,必定会第一个想到是被臣所骗,届时,臣去往哪里,那齐国的军队就会攻向哪里。”
“臣打算前往魏国,届时齐国军队必会向魏国发起进攻。”
“届时,大王只需利用这个机会,全力攻打韩国,直进三川,将函谷关占领。”
“然后挺入周都,逼那周天子交出祭器。”
“从此之后,大王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图籍,成就千古帝王功业。”
秦武王被张仪说得胸腹间一阵起伏,同时望向张仪的目光也愈发不忍:
“张相,你何故如此啊?究竟是为何要做到此等地步啊?可是想要什么赏赐?财帛、金银、美女?”
张仪闻言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只需大王赐我三十辆兵车,将我送至魏国便可。”
“除此之外,张仪不要大秦一竹一帛。”
“臣来时身无分文,走时,也要身无长物。”
说罢,张仪便再一次朝着秦武王拜倒了下去。
秦武王面色一阵变幻,随后便沉声开口道:
“来啊,把樗里疾叫来,另外,在准备三十辆兵车,等候发落!”
“谢大王!”张仪躬身再拜,随后站起身,侍立一旁。
不多时,一名大臣快步到来,虽然眼有哀色,但在见到张仪之后,却亲和的对他点了点头,然后才来到了秦武王的面前弯腰道:
“大王!”
秦武王不忍的看了张仪一眼,随后开口道:
“传孤的旨意,张仪此人不讲信用,欺上瞒下,反复无定,且肆意妄为,出卖国家,以期获取君上的恩宠,我大秦若是再用他,恐为天下人耻笑,故,将其逐出秦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大王?!这如何使得?”樗里疾是个面向温润的中年人,闻言面色瞬间大变,忍不住的劝道:
“大王,我王兄昔日健在时,张仪可是为我大秦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我等岂能就此将其驱逐?还请大王,三思啊!”
“王叔,我意已决,就此昭告天下。”秦武王说完,转过身,然后当着樗里疾的面,对着张仪所在,深深的一拜:
“孤,代自己,也代大秦,谢过张相!”
一旁的樗里疾见状先是一愣,接着眼中便闪过了一丝明悟,随后便红着眼眶,同样对着张仪深深的一拜,然后开口称颂道:
“张相高义!恭送张相!”
张仪眼泛泪光,抿紧了嘴唇,留恋的看了一眼这熟悉的殿堂,然后抱拳拜倒道:
“臣,张仪,就此告退!”
说罢,他便转身朝外走去。
看到这里,林凡已是眼有泪光,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司马迁道:
“先生,这一段与正史明显不同,缘何先生不明文记录?”
司马迁笑着摇了摇头:
“林生,史书不会把所有的道理都写在纸面上,更不会偏向和夸大任何一人。”
说罢,司马迁面色一正,拿起随身携带的毛笔和竹简,在上面书写道:
“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林凡看到这里,眼中闪过一抹恼怒,也不招呼司马迁,迈步便朝着张仪追了过去。
司马迁看到林凡的举动,眼中露出一抹疑惑,然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林生啊林生。”
“所谓大义,又岂可轻易书于竹帛?”
“若史书通篇是夸赞之词,后世有该当如何自处?”
“史书是秤,更是标准,这可是你当年告诉我的道理啊,难不成,你忘了吗?”
喜欢书藏古今,我打造节目对话诸圣先贤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书藏古今,我打造节目对话诸圣先贤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