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中最大的是个男孩子,也是安平王的嫡长子,今年不过六岁,名唤陈谨,意为谨慎的孩子,可惜安平王自己便不够谨慎。
最小的是安平王一个侍妾所生的女儿,那侍妾已经在安平王府被抄的时候自杀,这小女娃如今还不到半岁,由奶娘抱着给素真行礼。
虽说安平王府被抄没不过四个月,可这四个月的变化已经足够让孩子们察觉到,彷佛一夕之间长大般,显得沉默了许多。
侄儿见过伯母,侄儿如今适逢末路,幸得伯母伸出援手,侄儿感激不尽,侄儿的弟弟妹妹们年纪还小,还望伯母有什麽事都归到侄儿身上。陈谨给素真行礼後站起身,恭敬地说着。
素真仔细瞧着陈谨,他的相貌很像安平王,不过和安平王那被宠坏的神情一点也不一样,反而带有一点惶恐不安。在宫中,太后虽会命宫女内侍好好照顾,可他们毕竟没了倚仗,难保不会被人怠慢、忽视。
於是素真对陈谨温柔地说了几句,就命苏嬷嬷和春英带着他们先去收拾好的院子歇息,然後瞧向那些奶娘宫女内侍,你们是原本安平王府的人呢,还是入宫後太后安排的人?
回吴王妃,只有老奴一人是原安平王府的。那时来抄没的大人说,总要留个熟悉的人在他们身边,所以老奴跟随入宫。一个站在最後面的老嬷嬷上前一步说道。
素真仔细看了看她,突然啊了一声,我记得,你曾服侍过安平王妃。
是,幸得王妃记挂。老嬷嬷给素真跪下磕头,春燕忙伸手扶住她。
素真等老嬷嬷站起身後,又对剩下的人道:那你们就全都是太后派来的了?
众人齐声应是,还有两个奶娘站出来道:我们都是奶娘,太后说,大少爷和大小姐都大了,不用奶娘了,只是二少爷和二小姐还需要奶娘,就派了我们过来。
宫女中也有领头的出来,奴婢们一共十六个人,太后说,每位身边有四个宫女、两个内侍。
人数倒都够了,素真微微点头,既然太后吩咐你们来吴王府,从此以後就要记得,你们是吴王府的人了。
众人急忙跪下,是,奴婢们知道。
素真也没让他们起来,而是指着那个老嬷嬷,我不管你们在宫中是怎麽安排的,但这会儿到了我这里,就要听我的安排,以後几位少爷和小姐的事情都要问过这位嬷嬷,你们都是太后身边的人,自然不用我来教导礼仪规矩,但凡有错处,我也不敢罚,直接送回宫中辨是。
素真的话让几人互相看了一眼,不敢罚,但要送回宫中,可宫中的惩罚只会比吴王府更重,这是吴王妃在警告他们,有些心里有鬼的当即冒出了冷汗。
他们不敢多言,齐声道:是,谨遵王妃教诲。
起来吧,我也不敢教训你们,毕竟大家都知道,宫规比王府里的规矩要森严的多,只要你们守着宫里的规矩,就不会在王府犯错,下去吧。素真脸色如常地吩咐完,便摆了摆手。
【第七十二章孩子们心里苦】
等众人都退下了,素真才看向素婉,见她嘴巴张得老大,不禁好笑地问:你这是怎麽了?
姊姊,你方才这几句话,训得真是恰到好处。素婉赞叹,见人都走了,又恢复了嬉皮笑脸,坐姿也轻松许多。
素真浅浅一笑,这都是……
这都是外祖母教的,她说驭下最重要的便是恩威并施,还说……外祖母说了那麽多、教了那麽多,原本是想让自己应付舅母,在镇国公府过得好的,没想到没有在镇国公府用到,却用在这里。
是镇国公太夫人教的对吗?姊姊,再过几天,苏沧也要回到京城了。素婉也曾耳闻当初镇国公太夫人是如何教导素真的,飞快地说了一句,就转向另一个话题,可刚说出口就想咬掉自己的舌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苏沧终於要回京了?这个素真曾以为会倾心相爱一辈子的男子,这会儿想起,她心中毫无波澜。
姊姊,是我多嘴,不该说的。素婉懊恼地解释着。
素真笑了,没有什麽,他是我们的表兄,这麽多年在边关也吃了苦头,等他回来,想来母亲也会命人去探望的。
第三章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