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说好的克夫命呢?卷四作者:半卷珠帘
第六章
那伯母来寻我们,是想知道什麽呢?陈雁年纪虽小,但也算早慧,立即反问道。
若你们能对陛下陈情,说不忍生母为奴,恳求陛下让你们的生母去皇陵服侍吴太妃,陛下应该是会答应的。这是她昨夜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吴太妃是安平王的生母,安平王府的人前去服侍她并无不妥,只是这样一来,自己就再见不到娘了。陈雁想到这点,又开始哽咽起来。
老嬷嬷却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她点头道:大小姐,您先别哭,有时候人要做忍心的事儿。虽说这会儿看起来你们母女是分离了,可只要活着,还是能见面的,若真都进了吴王府,反而更不好说呢。
凡事都由、都由伯母做主。陈雁哭着说完这句,就给素真跪下,眼里的泪扑簌簌落下。
素真扶起她,轻叹道:我晓得你心里想和你亲娘在一起,毕竟你算起来也才六岁,这麽点大的孩子想娘是平常事,可是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不得已了。
我明白,伯母,我明白。陈雁眼泪还是止不住,只能不断对素真点头,表达自己的明白之意。
素真又轻叹一声,把陈雁搂紧一下就放开,既然如此,你就和我一起进宫去见太后吧。
听到进宫两个字,陈雁微微缩了一下,素真晓得她定然想起不愉快的记忆,轻轻拍了拍她,不用担心,这会儿你是和我进去,没人敢对你说什麽的。
是,一切都凭伯母做主。陈雁勉强直起身,对素真行礼。
看着陈雁的动作,素真更加想叹气,一个六岁的孩子,却被迫在一夕之间长大。
素真要进宫求见太后的消息,石皇后很快就知道了,她皱着眉问内侍,吴王妃要进宫见太后,为的什麽?
奴才也不晓得,只知道吴王妃求见太后。娘娘,拦不拦?
石皇后叹了口气,有什麽好拦的,若拦了,倒让人说我容不得人。
内侍应是退下,石皇后看着周遭,不由轻声叹气。
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呼百应的排场,可是却总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太后、皇帝、苏贵妃似乎都在对自己虎视眈眈,认为自己这个皇后做得不好……
不,不能有这样的念头!自己是皇后,是先帝亲封的太子妃,是当之无愧的皇后,绝对不能有那样不好的念头,她一定会顺顺当当的从皇后升为太后,从此再无忧虑。
另一边,太后听说素真要求见自己,眉头也不由得皱了下,吴王妃不是前些天才进宫来吗?
太后,您忘了,昨儿安平王的那几个孩子才被送到吴王府,想来是吴王妃要来给您禀报那些孩子们的安置情形。宫女笑着提醒。
太后这才哦了一声,也是,哀家怎麽就忘了呢,於礼,她确实该来。
宫女忙出去请素真。
当素真带着陈雁走进殿内的时候,看见袅袅的香烟之中,太后靠在椅子扶手上,似乎在打盹,她不敢惊动太后,只命陈雁在那乖巧站着,自己拿起一边的斗篷给太后盖上。
斗篷刚放到太后身上,太后就睁开眼睛,看着素真道:你来了,唉,哀家年纪越大,精神更加不济了,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就睡着了。
这也是常事,太后身子安康,是天下人的福气。素真坐在太后身边微笑着说。
太后自嘲一笑,天下人的福气?要哀家瞧,陛下身子安康,天下人才更欢喜呢。说着她看向站在一边的陈雁,这是雁儿吧?你们昨日去了之後,哀家竟有些不习惯,彷佛能听到你们在唤我皇祖母的声音。
因为想着太后会不习惯,所以才带她来了,另外两个毕竟年纪还小,便不带了。素真趁机微笑说着。
陈雁已经上前给太后行礼,坐在太后脚边。
太后哦了一声,道:原来吴王妃不想照顾孩子,还想送回来给哀家?
这话能听出是明显的玩笑话,素真也就勾唇一笑,太后和儿媳开玩笑呢。
这声儿媳勾起太后的怀念,她点一点头,哎,虽然说起来整个後宫都是哀家的儿媳妇,可是敢自称儿媳的人已经不多了。哀家记得你刚嫁给吴王的时候,也不爱说话,就是站在一边浅浅笑着,倒是去了山庄这麽多年,爱说爱笑了。原先是皇后爱说笑,这会儿你们妯娌两人颠倒了。
娘娘现在是天下人之母,威仪日重,不爱说笑也很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