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投资(1 / 1)

('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种花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一个从前的渔村,就此崛起。

区位毗邻港澳,两地发展却发展相差巨大。

普通人见到这种差距,都千方百计的逃过去,有远见的领导,早就想要利用区位的优势搞经济了。

而现在,机会来了。

政策有了,但是钱可不多。

1980年,特区的开局就遇到了困难。

要开发,得选一块地方,建好相关的配套,选哪个地方和捉襟见肘的资金成了问题。

选哪里先动手?

备选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是罗湖火车站周边地块,一处是福田皇岗片区,哪个更有价值呢?

罗湖火车站是内地抵深第一站,也是陆地入境的口岸,也是港商的第一站,这是原始地利的优势。

但是,缺点也明显,周边是一片农田,地势低洼,一下雨就淹了。

旁边是罗湖山,在山上搞建设,不管是工厂还是商场,显然都不合适。

而另外一个福田皇岗片区和口岸,面积更大,地质条件更好,不过对面是落马洲湿地。

一大片未经开发的生态保护区,港商看不到这边的变化,很难吸引投资。

两相权衡,最好的方案是罗湖片区的升级方案。

把罗湖山挖掉,填平洼地,这样原本的山体位置和填平的洼地,就都能作为待开发的土地资源了。

想法虽然好,但是没钱呀!

时间紧迫,愚公移山似慢慢干的方法显然也不适用,只能请示上级。

就在焦急的等待中,意外的是一名港商主动找上门来。

一上来,就是要出钱,帮助他们搞基础建设,直接把领导都搞懵了。

商人逐利,不应该是建好基础,才能招商引资的嘛,这奸诈的商人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作为开放的窗口,第一个试点,不容失败,同时也必须谨慎,不能让人骗了。

什么,对方是地震中为灾区捐款上亿的爱国港商,那没有问题了。

主动送上门来的,没别人,正是陈虎杖。

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陈虎杖最先做出了动作,全力投资。

陈氏的投资,不光是爱国情怀,有陈平安把握大方向,对于内地的发展,陈平安有绝对的信心。

不管是在庞大的市场,还是廉价的人力和资源,都有的赚。

作为资本的陈氏,当然也需要赚钱的。

改革开放就是为了发展,钱给没良心的商人赚去,吃着人家的饭,还要砸家里的锅,不如给陈氏赚。

陈氏的投资的钱,当然不是白给的,花钱买地建工厂,建商业,都是很好的选择。

最先入场,拿投资换地,绝对是最划算的选择,地价可是会不停涨的……

有了陈氏提供的资金,开发区的搬山计划,就能更好的施行了。

恰好,这个时候,上面也批复,支持开发区的建设。

有政策的支持,还有钱给,“搬山计划”进行的非常迅速。

虽然缺乏大型的器械,但是国人从来就不怕吃苦。

这些年,凭借人力,国内完成的“奇迹工程”可不少。

红旗渠、苏北灌溉总渠等等大工程,可都是群众肩扛手抬成就的,一座小小的罗湖山,更不在话下!

而且,这次出工不仅仅给工分,还给钱的,群众的积极性更高。

移山填湖,很快就完成了。

而作为最早投资开发区的陈氏,开始在这片空白的土地上,开启了建设。

为了提升开发区的格局,陈氏直接在最好的位置,准备建设一栋目前最高的大厦,作为陈氏的总部。

为此,陈氏邀请了港岛最着名的建筑专家和设计师,准备一炮打响开发区的名头。

相比陈氏总部,陈氏也开始投资建厂。

中药材加工厂,除了能给本地人提供工作机会以外,还能为周边的农村,提供种植药材的机会。

受益最大的,当属陈媛曾经下乡的三寨村以及所在的公社了。

这里,已经形成了在药材的种植规模,现在随着政策放开,可以光明正大的种植药材了!

但是,对于陈氏的药业集团来说,一个公社的产量,远远不够。

陈氏药业的中药方剂,远销海外,非常有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多少都能消化的掉。

就连内地,陈氏中药方剂的名声也非常大,当初大地震中,陈氏捐赠的物资中,就有中药方剂,效果非常好,也因此打开了内地的口碑市场。

陈氏中药集团,既开厂招工人,又收中药,让农民也能创收,这种企业,当然受欢迎。

只是,不可避免,供销社掺和进来了,毕竟和官方合作,绕不开这个统收统销的机构。

陈氏的中药方剂市场属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利润相当可观,让利出去一些影响不大,只要产量上来,反而能赚的更多。

除了药企之外,陈氏集团还有地产、纺织、电子等等行业,也纷纷进入内地,一下子给许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陈氏集团,作为港岛的四大家族之首,这么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很多关注。

也给很多爱国港商,起了带头作用,纷纷回内地投资建厂。

有人跟随,当然也有人观望。

他们不知道现在的政策是不是可延续性的,他们都怕资金过去了,直接被打土豪。

有这种顾虑的人很正常,不是每个人都像陈平安这种有“未来视”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唱衰开放政策,这就是不安好心了。

“老板,我想回去发展!”

以阿鬼等人为首的,很多从前的“大圈仔”,现在已经成为正式的港岛居民了。

跟着陈虎杖,他们现在在港岛,要身份有身份,要钱有钱,算是混到精英的行列了。

即便如此,他们也没忘记家乡的亲人。

有的,老婆孩子还在老家等着他们回去;有的家里还有父母亲人在。

他们没有能力,把他们带来港岛,但是很愿意回去家乡,帮助家乡完成建设,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陈氏集团都过去了,他们相信自己老板的眼光。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可以出力,随着开放,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欢四合院:从返还技能开始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四合院:从返还技能开始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最新小说: 为爱让我放弃编制?我走你哭啥 快穿:所有人都疯了 纳萨力克的灾厄龙王 现代大侠的多元世界 1秒1抽卡,我直接强无敌 重生80,天天吃肉,馋哭乡亲们 人在柯南,组织正式编实在太香了 穿越1937,从淞沪战场开始 七十年代之草木茂盛 今夜燃梦重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