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宝九年,深秋。
钱塘江上薄雾漫漫,晨曦中只见几叶渔船在雾中时隐时现。岸边的柳树已经泛黄,秋风拂过,落叶纷纷。
柳婆婆的面摊刚刚开张。这个位于江边的小摊子,是附近渔民们每天必经的地方。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一担面已经挑了二十多年。
"柳婆婆,今天的汤看起来格外香啊。"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人走来,正是刚到钱塘不久的游医华安。
"可不是,"柳婆婆笑道,"今天难得进了些好料,特意熬了一锅鱼骨汤。小华大夫要不要尝尝?"
华安在摊边坐下:"来一碗吧。这鱼骨汤怎么熬的,竟然这么清香?"
"这是老手艺了,"柳婆婆一边下面一边说,"先用姜片去腥,再加入一点当归,最后放入......"
话未说完,江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队侍卫打扮的人匆匆而来,为首的是个身着紫袍的中年人。
"快看,是赵大人,"旁边的食客小声议论,"听说他是宫里的御膳总管。"
赵总管在摊位前站定,神色倨傲:"老婆子,听说你这面汤有独特之处?"
柳婆婆连忙点头:"不敢当,不过是些粗浅手艺......"
"行了,"赵总管打断她,"今日陛下微服出访,想尝些市井小食。你且好好准备,若是伺候得当,少不了你的好处。"
话音刚落,又一群人从远处走来。为首的是个身着淡青色长袍的清瘦男子,看上去三十出头,面容清秀,举止优雅。虽然衣着朴素,但那份与生俱来的贵气却掩饰不住。
华安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正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走到摊前,轻轻挥手示意随从退后。他的目光在柳婆婆和华安身上停留片刻,最后落在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上。
"这就是钱塘城里最有名的鱼骨面?"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文人特有的柔和。
柳婆婆有些局促:"不敢当,不过是些粗茶淡饭......"
"婆婆不必紧张,"李煜在华安身边坐下,"就照平常那样来一碗吧。"
赵总管连忙上前:"陛下,这怕是不妥......"
"无妨,"李煜摆摆手,"朕就想尝尝平民百姓每日吃的东西。"
华安注意到,当李煜说"朕"这个字时,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无奈。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疲惫,仿佛这个称谓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柳婆婆的手有些发抖,华安见状,主动帮忙:"婆婆,我来帮您盛面吧。"
"多谢小哥,"柳婆婆松了口气,小声道,"今天的汤还是按你教的方子熬的。"
李煜闻言看向华安:"哦?这位小哥懂得烹饪之道?"
"不敢当,"华安恭敬答道,"在下不过是个游医,偶尔琢磨些养生的小道而已。"
"医食同源,"李煜若有所思,"难怪这汤香中带着一股药香,想必加了些养生的药材?"
华安有些惊讶,没想到李煜竟能一闻就识出汤中的药香。他正要回答,那碗热气腾腾的面已经端到了李煜面前。
清澈的汤底上,飘着几片翠绿的青菜,白玉般的面条下隐约可见几片晶莹的鱼肉。最特别的是那层淡淡的金黄色油光,在晨光中泛着诱人的光泽。
李煜拿起筷子,先尝了一口汤。他微微闭上眼睛,仿佛在品味着什么。片刻后,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汤......"他看向华安,"除了当归,是不是还加了一味特别的药材?"
华安点头:"陛下好眼力,确实加了一味药。那是产自建康的野生山药,性味甘平,不仅能养胃,还能安神。"
"难怪,"李煜品了一口面,"这面条的筋道中带着一丝特别的香甜,应该是山药的功效。"
"这鱼肉也是讲究,"李煜夹起一片晶莹剔透的鱼片,"应该是今晨打上来的江鲜?"
"正是,"柳婆婆答道,"每天天不亮,渔夫们就会把最新鲜的鱼送来。"
李煜轻笑:"难怪这鱼肉如此鲜美,入口即化,却又不失其形。这倒让我想起一句诗:\'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这鱼片在汤中,不正如那莲叶间的游鱼么?"
华安心中一动。这位君王,看似在品评美食,实则字字带着诗意。正要应和,却见李煜的表情突然有些恍惚。
"陛下?"赵总管察觉异常,连忙上前。
李煜摆摆手:"无事,只是想起些往事罢了。"他看向华安,"这碗面里,可是还加了别的药材?"
"是加了一味安神的药,"华安谨慎地回答,"见陛下面有倦色,想必是操劳过度。这味药能清心安神,助眠养气。"
李煜的目光变得深邃:"你很细心。不过,这世间可有什么药,能医得了心病?"
场面一时静默。就连原本喧闹的街市,似乎也在这一刻安静下来。晨风拂过江面,带来一丝凉意。
"陛下,"华安斟酌着开口,"医者常说,药医不死病,佛医不死心。但老话又说,医食同源。有时候,一碗热汤,或许比什么药都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李煜看着碗中的汤面,若有所思:"是啊,就像这碗面,普普通通,却胜过宫中珍馐。也许,这才是最难得的美味。"
他忽然提笔,在摊边的木板上写下一行字:
"红旗卷卷西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华安认得这是李煜新作的《虞美人》,不由暗暗心惊。这位君王,难道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小哥,"李煜放下筷子,"你这药方,可否传我一份?"
华安恭敬地将写有配方的纸条呈上:"这是在下根据古方改良的,还请陛下斟酌。"
李煜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突然问:"你可知道,为何我今日要来这钱塘江边?"
不等华安回答,李煜自顾自地说道:"昨夜我梦见建康了。梦里的秦淮河上画舫如织,歌声绕梁。醒来时,总觉得应该来这钱塘江边看看。"
他的目光望向江面:"钱塘的潮水,日日向东流去,不知道它们最终是不是也会流到建康?"
华安听出了言外之意:"陛下是在想念建康?"
"不只是想念,"李煜苦笑,"你可知道,宋军已经开始调动了?"
华安心中一震。难怪这几日城中总有些不安的传言,原来战事真的要来了。
"这江水终究是要向东流的,"李煜轻声道,"就像那些不可违逆的命运。"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香囊:"这个给你。以后若是遇到什么为难事,打开它看看。"
华安接过香囊,感觉有些分量。还没来得及道谢,就见李煜已经起身。
"今日的面,很好,"他对柳婆婆说,"这些银子,是打赏。"说着放下一锭银子。
柳婆婆连忙推辞:"使不得,使不得......"
"收下吧,"李煜温和地说,"就当是给我的一个念想。"
他转身要走,却又停住,回头问华安:"小哥,你说这世间的事,是不是都有定数?"
华安想了想:"天意难测,但人心可解。就像这碗面,虽是寻常食材,但用心调配,也能成就不凡味道。或许,人生也是如此。"
李煜若有所思:"说得好。可惜......"他没有说完,只是摆摆手,带着随从离去。
直到李煜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华安才打开那个香囊。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写着一个特殊的食谱,名为《玉璧养生粥》。
纸的背面,是李煜刚写下的一首诗:
"往事越千年,魂梦屡回寻。
竹枝歌尽处,商女泪纷纷。
故国江山在,千秋寄此身。
他年若有问,凭仗美食魂。"
华安读完诗,心中一震。这分明是在托付什么。他小心地将纸张收好,抬头望向钱塘江。晨雾渐散,露出远处的天际线。一轮红日正在缓缓升起,为这座古城镀上一层金边。
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李煜在钱塘城最后的一次微服私访。数月后,宋军兵临城下,南唐覆灭。而这个特殊的早晨,这碗普通的面汤,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柳婆婆的面摊后来也消失在了战火中。但那个独特的汤方,却通过华安之手流传了下来。多年后,当另一个王朝走向末路时,这份汤方竟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
但这就是后话了。
喜欢天厨食记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天厨食记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