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兵在于精,不在于多
柴荣龙行虎步迈上台阶,坐到了宝座上。
跟在他身边的一众侍从,顿时哗的一下散开到四周。
李奕暗中瞥了几眼,柴荣的状态看上去不像是重病刚愈之人。
不过离得远其实也看不太清,仅能从身形举止上来判断。
但不管怎么说,柴荣身体没什么大碍,保持现状对大家都好。
众人行礼过后,柴荣缓缓开口道:
“朕在月中时偶感风寒,就在宫内偷闲了几日,没想到竟引得诸位忧心,朕心甚愧啊。”
众人自然又是一阵连称不敢。
这个时代的君臣关系还没有元代之后那么扭曲。
动不动就三跪九拜的。
五代至宋,大臣们见皇帝时,并不需要跪拜,只用起身站立以示尊重。
也就只在盛大典礼上才会行跪拜大礼。
例如出征回来后册封皇后的大典。
而像这种普通的朝会,并不需要大礼参拜。
大伙儿都比较随意,皇帝也不会摆什么架子。
“朕这几日在内宫静养,朝廷内外事务,有赖于诸位爱卿操劳。”
说到这,柴荣的目光似有似无的在张永德和李重进的身上扫过。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事情要说的?”
柴荣问了一句,随即便有朝臣出列,开始上书言事。
陆陆续续有不少大臣发言,但基本都是政事文官,说的都是关于民生经济的事。
说白了,整个国家的运转需要钱,而在经历几场大战后,国库已经快要见底。
除了文官们之外,武将们都没什么事可说,一个个站着当陪衬。
也就只有算是半个武官系统的副枢密使魏仁浦发表了一番言论。
但魏仁浦说的也是关于钱的事。
无非是禁军将士的抚恤、奖赏和各类补贴,以及人员的戎装武器等配置。
一桩桩一件件都要流水般的钱。
百姓们还好说,可以暂时苦一苦。
但禁军的武夫们可不好说话。
大伙儿战阵上卖过命回来,再拿不到该得的东西。
那岂不是要翻天?
柴荣听到都在提钱,感觉大脑一阵生疼。
他只能下令先满足军队的需求再说其他的。
不过李奕注意到枢密使郑仁诲并没有到场。
自从皇帝御驾亲征回来,郑仁诲就没有再露过面。
据说年纪大了染上病疾一直没好透。
李奕记得郑仁诲在柴荣继位后没过两年就病逝。
他不免在心中暗道:看来魏仁浦很快就能转正……以后要多跟对方打打交道了。
柴荣环视一圈众人:“还有哪位爱卿有事要说?”
“陛下!”
眼见没有人再开口,李奕当即出列行礼。
“原来李卿已经回京。”柴荣轻笑道,“此次返乡探亲可有波折?”
禁军大将出京办事,需要上报枢密院,他这个做皇帝的,自然也得到了上报。
李奕回道:“托陛下洪福,臣一路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