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翌日,韩桥的工作安排依然是签售。
不过上午在盛海展览中心有一场新闻发布会。
田甜告诉韩桥,这次发布会,会邀请杜彰和王华站台。
目的,就是和传统文坛达成和解。
毕竟报纸上的骂声,始终影响销量。
韩桥在田甜的带领下,进入会场。
主办方已经布置好,偌大的大厅内,摆放了几十张椅子,正中间的台子上,是三张沙发,这次三人坐而论道。
台后拉着大海报,上面有南江《珑族2》宣传发布会,当然,也有杜彰的评判集和王华的《夜游燕京》。
王华是下乡知青,这本《夜游燕京》实际上是半自传回忆录,描述了波澜壮阔大时代下小人物随波逐流的命运。
这是田甜在车上给韩桥说的。
韩桥在后台等了片刻,见到了王华和杜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南江,来这么早。”杜彰笑呵呵,拍了拍南江的肩:“这次能新老合作,在文坛也是一桩美事。”
韩桥笑:“杜先生能指点,再好不过。”
“客气。”
王华不苟言笑,气质沉默,他看不上南江的《珑族》。
王华和杜彰在后台谈笑风生。
9:00,发布会开始。
王华和杜彰并肩走在前面,韩桥随在身后,三人走上高台。
在沙发上落座。
主持人穿着白色的职业套裙,见三人落座,笑着介绍:“大家好,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台下的记者很给面子,闪光灯“咔”“咔”……
主持人介绍完,并腿坐在南江身边,捋了一下秀发,笑着说:“报纸上说南先生和文坛不和,不知南先生怎么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韩桥笑了笑:“这个问题杜老师和王老师最有发言权。”
主持人笑:“杜老师和王老师都是文坛大家,这次能亲临,看来谣言不攻自破。”
杜彰笑了笑:“南江是我非常看好的后生,前天我们私下还交流了一下对文学的看法,说实话,让我很惊讶,南江的许多想法是我们老一辈不知道的。”
韩桥点点头:“在文坛,我是后生,前天和杜先生交流,获益匪浅,杜先生的评判文集,对我的作品有很大帮助”
王华沉着脸:“我倒是有不一样的看法。”
主持人一怔,很敬业的笑了笑:“王老师的《夜游燕京》我们知道,去年获得了浙省年度优秀作品奖。”
王华不苟言笑:“《夜游燕京》这本书,是我呕心沥血二十年创作,可是我听说南江的《珑族》一年就写完。”
“我认为优秀的作品必须有燕子呕血的折磨,所以《珑族》是畅销作品,但不是好作品。”
“前天我看了《珑族》,说实话,很失望,以前我们的文坛,是莫言、是余华,是余秋雨,这些作家有文人风骨,也有悲悯之心。”
杜彰黑着脸,提着话筒不说话。
主持人勉强笑了笑:“王老师的批评不无道理,不知南先生怎么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韩桥看了一下会场,记者奋笔疾书,笑了笑:“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王先生?”
王华点点头。
韩桥提起话筒,看着王华:“王先生,你认为文学有什么用处?”
这个问题不仅让王华沉默,也让在场记者沉默,文学有什么用处。
王华沉思了许久:“南江这个问题很好,这让我知道当代的青年作家,还是在思考。”
现场记者笑了笑,文人就是这样,骂人不带脏字。
“文学的用处,我认为是警醒世人,陶冶情操,解放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仅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所有人都看向韩桥,王华对文学的理解正是世俗对文学的理解,这个没有高下之分。
韩桥笑了笑:“我认为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