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血肉横飞,士兵们受伤的有十多人,七人死亡。
有一位被割掉了耳朵,却未抢到人头,不由得崩溃大哭。
胡宴嫌他烦,从腰间解下丢了一颗进他怀里,他笑得开怀。
人们得意洋洋向陈皎炫耀他们砍下的头颅,哪怕身上的伤口还在淌血,仍旧高兴不已。
“九娘子,此次我们立了大功,你可莫要忘了向淮安王报功劳!”
“是啊,盘踞在魏县的毒瘤被兄弟们干掉了,这可是为民除害!”
一群糙老爷们见惯生死血腥,自顾跟她炫耀,丝毫未发现她要绷不住了。
徐昭心细,怕她受不住那冲击,忙道:“你们走开些,莫要吓着九娘子。”
他们似乎这才想起面前的是个女人。
陈皎白着脸强撑,实在憋不住又转身呕了。
众人陆续清理战场。
徐昭差人去把周边的村民叫些来挖坑埋人,伤员该包扎的包扎,尸体该处理的处理。
附近的村民听说山匪被歼,全都欢喜不已。以往他们惧怕官兵,这会儿非常配合拿锄头铲子过来帮忙。
只是那现场实在叫人吃不消,有人被吓晕厥过去,反而添乱。
陈皎独自坐得老远,鼻腔里的血腥味儿怎么都散不去。
徐昭守在一旁,无比警惕。
也不知过了多久,陈皎的脸色才舒缓过来,她疲惫道:“我被吓着了。”
徐昭应道:“九娘子是女郎,没见过这等厮杀也在情理之中。”
陈皎默了默,试探问:“徐都尉以前经历过多少场战争?”
徐昭回答道:“我十五岁从军,经历过大大小小四十七场。”
陈皎:“每一场都像今日这般吗?”
徐昭淡淡道:“这些山匪跟胡人比起来可差远了,你是南方人,不曾见过胡人的凶悍。”
陈皎:“我见过,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回。”
徐昭轻轻的“哦”了一声,“那也算有缘分。”
陈皎正色道:“你是我的贵人,没有你徐都尉,就没有我陈九娘的今日。”
徐昭似有感慨,指着还在清理现场的士兵,“他们往日虽然不受约束,行事混账,到底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还请日后九娘子多在主公跟前美言几句。”
陈皎严肃道:“唯有军功赏罚分明,士兵们才会去拼前程。”
提到这茬儿,徐昭颇有几分无奈,“可是上头的人并不一定像你这般开明。”
陈皎:“那可不行,倘若赏罚不明,苛刻军饷,谁还愿意去给你拼命?”顿了顿,“做牛马也得有牛马的盼头。”
她的这份觉悟,令徐昭甚感欣慰。
所幸淮安王身边有一个明事理的人,只要有机会去改变,他们还是比较乐观积极的。
晚些时候崔珏等人过来跟他们汇合,逃过去的山匪被全部处理掉,三十七人全歼,战绩喜人。
见陈皎无恙,崔珏放下心来。
现在天色不早了,他们还有事情要处理,双方商定后,陈皎和徐昭,以及胡宴等人继续回魏县。这边的摊子则留给崔珏,他还要处理法华寺。
一行人再次启程。
路上陈皎问起郑县令之死,徐昭说他走的时候还未查出凶手,陈皎应道:“查不查都没什么关系了。”
徐昭不解道:“此话何解?”
陈皎:“只要往士绅身上找,总会有线索。”
当即把那本有关士绅的账簿拿给他看,简直辣眼睛。
徐昭素来不是一个八卦的人,此刻竟也被账簿吸引了,翻看得津津有味。
什么谁家的谁爬灰啊,哪家的又偷人啊,简直五花八门。
“这帮孙子玩得可真花,那王震凤都多少岁数了,竟也年少轻狂过。”
陈皎:“你说我拿到这份账簿,该如何处置?”
徐昭理所当然道:“刀都送到手里了,岂有不用的道理?”
陈皎:“那肯定是要捅篓子的。”顿了顿,“那帮士绅,当初还联名上书告我的状呢。”
“主公不是也没管么?”
“他派崔郎君过来,也是心里头有数,若对我不放心,只怕过来的人就是郑家的了。”
徐昭闭嘴。
陈皎意味深长问:“我若照着账簿杀,那帮士绅只怕会翻天,如果他们又联名上书告我的状,那我是不是得把他们的臭嘴给堵上?”
徐昭:“……”
“徐都尉,你敢不敢堵?”
“……”
“这事我想了许久,现在山匪应该灭得差不多了,待崔郎君把法华寺弄清楚,捉到薛良岳,他估计就会规劝我回去,你说我拿着这样的账簿,舍得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