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书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如鹰般锐利,扫向殿下站着的刘墉、阿桂和王杰三人。
乾隆微微皱眉,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地问道:“你们三人今日求见朕,可是有了那与英吉利使者勾结之人的线索?”
刘墉赶忙上前一步,拱手作揖,神色凝重道:“陛下,臣等经过连日来抽丝剥茧般的缜密调查,终于查明,与英吉利使者勾结的官员竟是户部侍郎穆和伦。”
“什么?”乾隆皇帝听闻,猛地站起身来,龙颜大怒,重重地拍在龙案上,“穆和伦?平日里朕看他在朝堂上对朕忠心耿耿,委以重任,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简直是狼心狗肺!”
阿桂紧接着出列,严肃禀道:“陛下,千真万确。这穆和伦隐藏极深,长时间蒙蔽了众人。但此次臣等不辞辛劳,多方查证,已掌握了确凿证据,足以证明其通敌之罪。”说着,阿桂恭敬地呈上手中的证据。
乾隆皇帝一把接过证据,匆匆浏览,越看脸色越阴沉,怒不可遏地喝道:“立刻将穆和伦给朕缉拿归案,朕倒要听听,他还有何狡辩之词!”
王杰躬身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定将此事妥善办理,给陛下一个满意的交代。”
刑部大牢,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之气。穆和伦被押解至此,一脸惊恐却又强装镇定。刘墉、阿桂和王杰三人站在他面前,目光如电。
穆和伦故作镇定,大声说道:“三位大人,无故将本官押解到这等地方,所为何意?本官一心奉公,自问并无过错。”
刘墉冷哼一声,将证据狠狠扔到穆和伦面前,厉声道:“穆和伦,你还敢嘴硬!看看这些,一桩桩、一件件,都铁证如山,证明你与英吉利使者暗中勾结,意图危害我大清江山社稷,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穆和伦看到那些证据,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但仍垂死挣扎:“这……这都是有人故意陷害我,我冤枉啊!我对大清、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
阿桂走上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到了此刻,你还不知悔改!这些证据都是我们费尽周折、多方查证而来。你平日里在朝堂上伪装得像模像样,装出一副忠心的样子,实则暗地里通敌卖国,罪不可赦!”
王杰也一脸严肃地说道:“穆和伦,你若现在认罪伏法,或许陛下还能念在你曾为朝廷效力的份上,从轻发落。若你继续执迷不悟,必将遭受严惩,到时候悔之晚矣!”
穆和伦沉默许久,知道大势已去,终于低下了头,有气无力地说道:“罢了,罢了,我认罪……是我一时鬼迷心窍,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做出了这等对不起朝廷和陛下的事。”
与此同时,遥远的藏边,局势剑拔弩张。和琳正与廓尔喀使者进行着艰难的谈判。
廓尔喀使者一脸傲慢,仰着头说道:“和琳大人,这藏边之地,我们廓尔喀志在必得,你们大清还是尽早割让,免得刀兵相见,到时候生灵涂炭,你们也不好收场。”
和琳面色沉稳,毫不畏惧地直视对方,回应道:“你们廓尔喀简直是痴心妄想!藏边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清固有领土,岂容你们这些外邦染指。你们无端挑起事端,妄图侵占我国领土,这种行径实在是卑劣至极!”
廓尔喀使者冷笑一声:“哼,和琳大人,你莫要嘴硬。如今我们廓尔喀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你们大清若不答应我们的条件,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和琳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大清兵力同样不容小觑,你们若敢轻举妄动,必将让你们有来无回。你们以为勾结我朝官员,妄图通过阴谋手段谋取藏边,我们就毫无察觉吗?”
廓尔喀使者心中一惊,但仍强装镇定:“和琳大人,你这是无中生有,血口喷人。我们廓尔喀行事向来光明磊落,怎会做出此等见不得人的事?”
和琳看着对方,心中明白对方在装傻充愣,于是不再多费口舌,只静静地等待朝中消息。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之时,快马加鞭传来刘墉等人的调查结果。和琳看着手中的书信,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
和琳将书信递给廓尔喀使者,说道:“你们看看,你们在我大清的阴谋已然被识破,与你们勾结的穆和伦已经落网。我大清坚决扞卫领土主权,你们的如意算盘彻底打错了。如今我大清军队已在藏边集结完毕,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你们的挑衅。你们若再执迷不悟,继续一意孤行,那只有死路一条!”
廓尔喀使者看完书信,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心中暗忖阴谋败露,大清又有了充分准备,此时若再强行索要藏边,恐怕占不到任何便宜,弄不好还会损兵折将。
沉默片刻后,廓尔喀使者无奈地说道:“和琳大人,看来此事是我们考虑不周。既然如此,我们愿意暂时撤回本国,但希望日后两国能保持和平友好,不要再起争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和琳严肃地说道:“希望你们记住今日的教训,莫要再对我大清领土有非分之想。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我大清天威,岂是你们能随意挑衅的。”
随着廓尔喀使者灰溜溜地撤回本国,一场关乎大清领土安危的危机,在众人的努力下,暂时得到了化解。然而,这看似平静的局面下,似乎仍隐藏着更深的暗流涌动,而大清的朝堂与边疆,依旧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西南边陲暗藏的危机刚刚缓和,京城内却又生出了另外一档子事——那就是议罪银之殇。
乾隆五十五年九月的一天,紫禁城养心殿内气氛凝重。乾隆帝眉头紧皱,手中把玩着玉如意,目光扫过下方跪地的和珅。
“和爱卿,如今国库渐空,朕这诸多节庆、修建畅春园、圆明园开销又大,你可有什么法子?”乾隆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疲惫。
和珅嘴角微微上扬,叩首道:“皇上,奴才有一计。如今罚俸制度难以震慑官员,不如将其升级为议罪银制度。官员犯了过失,可缴纳高额银两免罪或减刑,这银子不入国库,直接归入内务府,供皇上您支配。”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略作思忖后点头:“此计甚好,朕准了。此事就由你去操办,要隐秘行事。”
不久,军机处下设的密记处悄然运作起来。浙江巡抚李质颖因盐务亏空,被密记处盯上。他心急如焚,找到和珅,扑通一声跪地:“和大人,救我!我愿认罚,求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
和珅扶起他,皮笑肉不笑地说:“李大人,这可是大事,不过你若懂事,我自会尽力。”最终,李质颖认缴了26.6万两议罪银,才保住了乌纱帽。
时光匆匆,到了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内阁学士尹壮图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满是忧虑。这议罪银制度实行几个月以来,官场腐败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
他咬咬牙,伏案写下弹劾奏章,直指议罪银“以钱代罪,使贪腐横行”,恳请皇上永停此例。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尹壮图上疏乾隆皇帝。
尹壮图一脸忧虑,对乾隆说道:“陛下,如今这议罪银制度弊端丛生,导致地方吏治腐败不堪。不少官员为了缴纳议罪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啊。恳请陛下将议罪银改为记过,以正吏治。”
乾隆皇帝听后,十分不满,皱着眉头说道:“尹壮图,你所言可有证据?议罪银制度乃是朕为了督促官员勤勉奉公所设,岂容你如此诋毁。”
尹壮图坚定地说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但这议罪银制度所带来的弊端,已然在民间显露无疑。望陛下明察。”
乾隆皇帝面色不悦,说道:“既然你如此笃定,那朕命你到各地巡视,若能拿出督抚贪污受贿的证据,朕定当重罚。若拿不出,你便是胡乱污蔑督抚,罪不可赦。”尹壮图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乾隆随后却命户部侍郎庆成陪同尹壮图前去各省调查。而户部侍郎庆成名为陪同,实则是暗中监视尹壮图,致使尹壮图没有任何自由,这也使尹壮图难能得到实质的调查结果。
尹壮图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如果成功则扬名立万;反之则万劫不复。果不其然,和珅便提前派人给各地的贪官污吏通风报信。尹壮图刚领命出京,每到一处,地方官员都伪装得清廉无比,账目滴水不漏。
和珅等权臣聚在一起,一脸阴笑地说道:“这尹壮图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上疏弹劾议罪银制度,坏我等好事。诸位,我们得想个法子,让他无功而返。”
一旁的官员附和道:“和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得赶紧与地方官员串通好,绝不能让尹壮图抓到把柄。”
和珅点头道:“没错,传我话下去,让各地督抚提前做好准备,把账目清理干净,若是尹壮图查问,一概否认。若有谁敢泄露风声,严惩不贷。”众官员纷纷应道:“是,和大人放心。”
尹壮图一路奔波,到各地巡视。每到一处,地方官员都笑脸相迎,账目也做得滴水不漏。尹壮图疑惑地问一位地方官员:“听闻百姓对议罪银制度怨声载道,你们在此地,难道就没有察觉到?”
地方官员恭敬地回答:“大人,并无此事。我等一直奉公守法,按照制度办事,百姓安居乐业,何来怨言?”
尹壮图心中明白,这其中必有蹊跷,但却找不到证据。他继续查访,却处处碰壁,一无所获。
最终,尹壮图因找不到证据,被以“胡乱污蔑督抚”的罪名下狱。乾隆皇帝念其一片忠心,最终赦免了他,只将其免职。尹壮图查无实证,被乾隆以“谤讪”罪革职。他仰天长叹,满心无奈。
此事过后,朝堂之上虽然无人谈及此事,但私下里,官员们却对此事议论纷纷。有人为尹壮图鸣不平,认为他是敢于直言的忠臣;也有人附和和珅,认为尹壮图自不量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此后,官场愈发混乱。官员们为了弥补议罪银的损失,疯狂搜刮百姓,民间怨声载道。而和珅则在这权钱交易中赚得盆满钵满,他家的财富堆积如山。
然而在浙江,浙江巡抚福嵩却因贪污被揭露。他曾向盐道柴桢婪索金银及派办物件不发价银等,涉及金额巨大。而他,却没能借议罪银制度逃脱罪责,被朝中以王杰、钱沣、朱珪为首的清流派官员弹劾。
这日,刘墉、王杰、钱沣、朱珪等人来到养心殿求见乾隆,一心要弹劾福嵩。
刘墉等人跪在乾隆面前,匍匐在地。刘墉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臣等今日求见,事关重大。浙江巡抚福嵩,贪腐成性,向盐道柴桢婪索金银,派办物件还不发价银,数额巨大,严重败坏官场风气,辜负陛下圣恩。”
王杰义愤填膺,向前爬了几步奏道:“陛下,福嵩此等行径,实乃国法难容。盐道关乎民生,他竟借此大肆敛财,百姓怨声载道,若不惩处,何以服众?何以彰显我朝律法威严?”
钱沣激动地向前一步说道:“陛下,臣暗中查访,掌握诸多证据,福嵩罪行累累。议罪银制度本是为警醒官员,他却妄图借此蒙混过关,绝不能让他得逞,否则此风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朱珪显得十分沉稳进言道:“陛下,福嵩身居要职,不思报效朝廷,却中饱私囊。如今吏治清明乃社稷之根基,严惩福嵩,可正官场风气,警示百官,望陛下明察。”
乾隆脸色阴沉,沉思片刻问道:“竟有此事?尔等所奏可属实?”
刘墉抬起头,坚定地看着乾隆奏道:“陛下,臣等所言句句属实,证据确凿,恳请陛下彻查严惩,以正国法。”
王杰紧跟着刘墉起身拱手说道:“陛下,臣等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奏皆为实情,绝无半点虚假。”
钱沣磕头复奏说道:“请陛下应该即刻派人查证,莫让此等贪官逍遥法外呀,陛下。”
朱珪也磕头复奏道:“还望陛下当机立断。此事应该早做定夺,以安民心,振朝纲。”
乾隆用复杂的眼神看着大家问道:“难道用议罪银,也顶替不了福嵩之罪了?”
这几位异口同声坚定地说道:“福嵩罪大恶极,岂是议罪银能抵得了的?议罪银绝不能用在福嵩这等巨贪的蛀虫身上呀,陛下!”
乾隆听了这几位的话后,心想“若不严惩福嵩,恐怕难平清流派官员的心绪”,于是下令道:“福嵩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如此贪污腐败,实在是罪大恶极,下旨着即处死,以儆效尤!”
和珅得知消息后,原本想替福嵩说话。可他看到这么多清流派官员一心要往死里弹劾福嵩,心里就有些发怵。当他知道刘墉也是弹劾福嵩之中的一员之后,便打消了替福嵩说话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刘墉的手段,他害怕刘墉把他也牵连进去,让他身败名裂,他只好罢手。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大清的朝堂更加风云变幻,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则暗流涌动,未来的大清,又将何去何从……
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我和宰相刘罗锅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