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坐定之后,又一次扫视堂内几人,随后靠着椅背开口道:“卢某与诸位相识一场,如今天下风云突变,你们既然有更好去处,我是不会阻拦的,什么时候启程?我做筵一场相送。”
“不必了吧.”
“问你了吗?”
燕青怕影响不好,但卢俊义并不领情,回怼后又好奇问孙立。
“孙提辖,怎没见孙新夫妇?你与邹润都走了,他们还留下作甚?”
“不是这样,他们也要走.”
孙立话到一半欲言又止,燕青则接下话腔补充:“孙新夫妻与乐和,早上去了新桥镇,所以没能前来。”
“新桥镇?呵呵,原来如此”
卢俊义听后苦涩一笑,原以为燕青拉拢少华山、登州系就没了,竟还看上黄门山四杰,除了蒋敬留在博野,欧鹏、马麟、陶宗旺三人,此时都屯兵在新桥镇。
本来分到自己这边,只有孙立、欧鹏两人是出身官军,看来杨长想一网打尽。
孙立几乎是必走之人,欧鹏当年也仅是军户而已,卢俊义完全没有舍不得,因为每次打仗都是靠自己,其余人在他看来都是添头。
“还有吗?”
“还有.”
“嗯?”
卢俊义本是客气话,却不料燕青蹬鼻子上脸,小声说出侯健、李忠两个名字。
侯健在梁山与杨长有交情,在宋、卢分家时就想随燕青去投,但当时卢俊义为燕青脸色难看,他就没敢开口提及。
李忠则是因为周通之故,昔日同伴受到杨长照拂,他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就缺一个‘入伙’的机会。
“也罢,再没了吧?”
“应该没了.”
“行啊。”
卢俊义似笑非笑,自嘲说道:“好歹还剩了一半,那就等孙新夫妇回来,我再安排送行宴,不过人虽可以走,麾下将士要留下来。”
“我们省得。”
“那便去移交吧,来去需得明白些。”
“是。”
待众人前脚离去,卢俊义即请来柴进与李应。
两人是他麾下唯二天罡,其中李应在这仍掌管钱粮,柴进则是替代燕青之职,在永宁军主持人事与杂务。
诸多兄弟要走,卢俊义要人接手他们工作,还打算赠些盘缠。
听完介绍,柴进掰起手指,开口重复人名:“朱武、杨春、陈达、孙立、孙新、顾大嫂、邹润、欧鹏、蒋敬、马麟、陶宗旺、侯健、李忠,哥哥真要放走半数兄弟?”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卢俊义摇头叹曰:“兄弟们自招安以来,大小征战百余次,可以说九死一生,却连青袍都没混上,燕小乙才去投威胜多久?就已是潞州兵马统制,硬拦是拦不住的。”
“理儿是这么理儿,哥哥既然心意已决,小弟便着人接手.”
柴进经历人生起伏,早就看明白了亲朋好友聚散无常,练就了一个淡泊好心态。
“先不急,等孙新夫妇从新桥回来再说,黄门山四人不一定会走。”
“蒋敬是我副手,哥哥若是想留下他们,我可以找他谈”
“算了。”
卢俊义打断李应,望着院外那晃眼的白,意味深长说道:“博野这雪下得突然,康王这事也做得突然,我都不知永宁军何去何从,若他们能有更稳妥去处,还是应该成人之美。”
“今上真会苛待旧上?这事儿起来匪夷所思,我就是杀了自己儿子,他也不会忤逆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