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有三个节日最为重要。
第一个便是正旦日,俗称的春节。
第二个是冬至日。
第三个,就是万寿节,又称万寿圣节,也就是庆皇的生日。
开朝之时,庆皇忙着打仗,并没有过万寿节。
直到开朝十三年,李山长上书,庆皇觉得江山基本稳定了,也该庆祝庆祝了。
再加上民心如此。
才开始过这万寿节。
只不过庆皇定下了四不,即是不受献,不赋诗,不赐酺,不斋醮。
前两个好理解,第四个是不向神佛祷告,只保留最基本的祭天。
凌晨代庆皇祭天的官员,现在还在低着头打着摆子昏昏欲睡。
至于不赐酺,意思则是不许聚饮。
这跟秦汉之人,三人之上不得聚饮的禁令有关。
因为三人之上聚饮,很容易出现乱子。
后来一些重要节日,皇帝为了彰显恩典,便出现了赐酺这种说法。
多在一些重要节日,会出现特设的赐酺三日,赐酺五日。
也就是说,这三日,或者五日内。
可以聚众喝酒。
民间少有放开后,一般也会聚集,感谢天恩,然后一堆人聚在一起喝酒。
至于到了前朝时。
宴会众多,赐酺这基本玩坏了,皇帝有点喜事儿就赐酺。
可以说。
皇帝的威严,以及诸多的威严制度。
在前朝时,便已经被玩坏了。
就跟泰山封禅一样。
只不过今日庆皇六十大寿,秦标安排的一切,办的喜庆。
最为重要的。
是一家团聚。
随着鞭响,有太监高声唱道。
“跪!”
呼啦啦的,一群官员便再度跪拜下去,整齐有序。
秦风站在高处,眼睁睁的瞧着这一幕。
早晨来的时,跪着算是请安,毕竟今日庆皇大寿之际。
但百官朝跪,兄弟五人却不需要跪。
因为他们也是这些官员的君王。
“拜。”
随着又一声响起。
百官齐唱。
“恭送圣上!”
“再拜!”
“恭送圣上!”
“山呼!”
“恭送圣上!”
一连三声,庆皇早已离开了御座回去了。
甚至趁着众臣子低头之时,还向秦标秦风等招了招手。
意思很明显。
一起走。
“走。”
秦标更是低声招呼了声,兄弟四人跟着秦标,就跟着去了殿后的门。
即便出了奉天殿,后方仍旧能听到百官恭送的声音。
秦标忍不住道。
“被恭送的感觉怎么样?能聚集这么多官员的次数可不多。”
秦风忍不住掏了掏耳朵。
“震得耳朵有点痒,喊的是真卖力。”
“不卖力不行,十多个监察御史盯着呢,若谁没大声喊,被监察御史发现了,那监察御史的政绩可就来了。”
秦标哈哈笑着。
“不过大胜在即,百官对父皇的感情应当也是发自内心的,是父皇,让汉人们再次强盛起来,凌驾于四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