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这群人中,无论是眼前这位未曾透露名姓的中年男子,或是林琅,两人所阐述的观点已经完全超过了这个时代。
更主要的是,林琅曾跟随鸿蒙散人的视角渡过千万年岁月,在此期间,更是见证了无数人杰之士,脑海中全是各类的奇思妙想。
更主要的是。
林琅已经将鸿蒙散人毕生的大道感悟融会贯通,这也为他的很多想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倒是想反驳林兄一句。”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道声音。林琅循声望去,却见说话的人是个手托拂尘的小道士,唇红齿白,看起来倒有些弱不禁风。
当然,这也只是第一观感罢了。
这小道士的修为可丝毫不弱,年纪轻轻,便已经是当世主宰级别的高手,至于真实战力,那便看他是否种下道树了。
在这小道士身旁,则是一名剃着光头的小和尚。一僧一佛的组合,在这人群中看起来倒颇为乍眼。
“道祖,佛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林琅瞥了一眼,立刻认出了眼前这二人的来历,正是上古时代,目前还未超脱的两位大能。
这个时期九帝依旧是最强几人,直到后来进入仙宫开启的第一阶段,几人方才借住鸿蒙之气成道,一举超脱。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已是九帝晚年,鸿蒙成道的机缘即将开启,那场将帝临星打的大道崩散的世纪大战恐怕也要拉开帷幕了。
“如道兄所述,以寿元区分境界极致殊为不妥。天下修士根基不同,悟性不一。有人自出生起惊才惊艳,然而中年时却遭受打击,一蹶不振。”
“也有人资质愚钝,但胜在道心坚韧,厚积薄发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寿元无法衡量出潜力,若依你的法子,真仙这个境界后便没有了准确的衡量标准。”
少年道祖轻声道:“说不准到了最后,连修士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战力比别人强了多少,或是被同境界修士甩开多远。”
“拖到最后,大概率磨平了进取之心,最终能否渡过仙帝劫也变成了未知之数。”
林琅想了想,少年道祖的话也不无道理。他的情况远比其他人特殊,并且是建立在已知自己能力的前提下。
寿元计数,只能作为他个人的修炼标准。但真仙到仙帝,其中的开发潜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适合他的,未必适用于所有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那依道兄之见,又该如何划分?”林琅好奇的问道。
少年道祖沉吟片刻,侃侃而谈,道:“所谓境界划分,不过是以一个特定的标准来衡量边线,如道友所说,真仙境界后的确是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空白期。”
“那么,我们可以以数字来计量,术数无限大,截取真仙到仙帝境界的数术模型,便可以确定出修士何时有资格去渡仙帝劫。”
说到这里,少年道祖越发兴奋,表情也越发神动色飞,道:“你们可以学我的术数,术数甚至可以解刨星辰,只要术数矩阵足够大,拆解大道也不是不可能。”
看起来,少年道祖更像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术数道统一样。
“术数无限大不假,但凝道境真仙修炼的根本却是大道,假如一个人要计算自己修炼到哪种程度,还需要去钻研术数来计算自身的修炼进境?”
“拆解大道并不容易,往往修士拆解一种大道的术数模型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若要确认自己的修炼进境岂不是需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术数。”
“不妥,实在不妥。”林琅轻轻摇头。
少年道祖听了林琅的分析,张了张嘴,一时间却也无法反驳,闷闷的坐了回去。
“我倒是也有一种办法。突破仙帝境界需要修心,而佛道功法便有此效果。”此时少年佛陀也插口,道:“我开创了一种佛道修炼法,修士在每个境界凝聚功德金身,由菩萨、到金身罗汉、再到佛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菩萨、罗汉、佛身对应的分别是天仙真仙以及仙帝三个境界,每一个境界的境界都与这种体系息息相关。”
说着话。
少年佛陀身子轻轻震动,背后徐徐浮现出一座金身大佛,面目俨然与少年佛陀相似,但却更加威严浩荡,肩头几乎与南天门平齐。
“三种境界都是修身外身,身内身之术。相当于将自己修炼的所有造诣都融入到身内身中。我们的身体盛装身内身,而身内身装载的便是道基、大道等等。”
“三个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积蓄足够会转化为功德金身,凝聚出金身的一刻,便意味着有了渡劫的资格。如罗汉境界,体内道则转化的越多,金身的体积也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