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段承恩为人做事倒有几分周楠的风格。
周楠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先在京城家里住几日,密切关注学政衙门的动向,以免徐养大再生事,诸葛一生惟谨慎,小心使得万年船。
事实证明,周楠的小心是对的。
徐养大不甘心,拿到了周楠的卷子,印了几十份,见人发。然后大加批驳,说这章写得狗屁不通也能得头名,还有天理吗?科场舞弊,手段如此拙劣,当大家是三岁小儿吗?
段大人如此作为,不怕天下人悠悠众口吗?
矛头已经直指段承恩了。
我们的段提学听到这事,冷冷一笑:后生仔是后生仔,想靠这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对本大人不利,拿衣服、年轻、天真!若本官见招拆招,却显示不出手段来。今日教你知道什么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段也同样将周楠的卷子印了几十份,并在下面写自己的评语,和为什么给他一个头名的原故,逢人发。
在评语,段提学说,八股时自从宋到如今已两三百年,可说该出的题目都已经出尽,四书五经的每一个句子下面至少都跟着几十百篇范,再做也做不出新意来。
考生答卷的时候,为了引起考官的主意,不少人都别出心裁弄巧,或者专一使用华丽辞藻,以炫耀法求关注。
一味弄巧的结果,以至到我嘉靖年时,科场章空疏糜丽。看起来乱花迷眼,其实空洞无物,甚至离背圣人大道。
没错,密云考生周楠的章写得粗疏,但古朴淳厚。其发明义理,敷扬正道,正大淳确,典则深严,故尔可得第一。
最后,段大人振聋发聩发出一声呐喊,正士气风,当从今日始!
这一段话概括起来一句话:周楠的章是不成,可却开了一派质朴新风。老夫欲借此事宏扬正道,改变自弘治年以来把说理的八股章当学作品写的歪风邪气。你们若要置疑,冲着老夫来是。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看到段提学的评语,周楠瞠目结舌:老段这是在刷名声吗……泥马这也能刷,真是丧心病狂啊!
段提学这么一搞,士人都深以为然。
确实正如他的评所说,八股章发展到现在,已极尽完善了,要想写出新东西来也是非常的难。到最后,只能拼笔。谁的笔华丽,谁能拿到好成绩。
问题是,笔这种东西太吃天分,不是后天努力能得到提高的。而且,什么是好笔,什么是差笔,也没个标准。
经老段将这个道理一说,大家才恍然大悟:我辈读书究竟是为什么?不外是明白圣人所说的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言一行,都要遵守圣人大道。
经义和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践行的,做人做事治理国家,依靠的是道德,而不是所谓的笔。
段提学果然是当世大儒,道德君子,我辈楷模啊!
如此,段承恩又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得到了士人和朝堂诸公的交口称赞。
老段已经一把年纪,后来到了退休年龄,吏部考虑到这老先生声望实在太响,得谨慎,又让他干了一任。
这是后话。
周楠虽然被段提学拿来刷了一次声望,但得了第一还是心大爽。
如,有王世贞派人将周楠考场的章送过来。打开一看,面密密麻麻都是他修改的字句,几乎是重新作了一遍。
又下了评语,大约是说,章义理都对,但这样的章拿到乡试考场是肯定是不成的。你得第一,是投了段提学的眼缘,别听外面的人瞎咋呼,觉得自己了不起。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以后别轻易拿章给别人看,你丢得起人,老夫还丢不起人呢!
周楠不觉脸红,他还没膨胀到觉得自己是天才的地步。
咱家是个普通读书人,可没象其他穿越小说的主角那样一进考场要连三元,甚至六元。
能够个举人、进士行,即便是吊车尾。
这场加试算是过了,到乡试还有半年,也不急。
现在是时候想想怎么铲除严党,搭救师公的事了。
正文第二百九十一章段提学又刷声望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