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闲臣风流作者:衣山尽
正文第三百六十章算漏了
得到皇帝的夸奖,周楠心得意,自己累了一日,没吃没喝,出了一身汗,工夫总算没有白费。
这首青词是他以前从看到的,乃是国道教协会祭祀岳嵩山,祈祷国泰民安所作。
当时好象是一个什么道教的重要节日,嵩山当地政府也想借这个机会祭天搭台、经济唱戏,搞得很隆重。
这已经升到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任务,道家自然不敢马虎,所烧祭的青词经道家大拿是反复斟酌,乃是等精品。
今日用在这里,将嵩山换成燕山,自然应景。
只是,皇帝首先夸奖的竟然是自己的嗓音,这叫周大人有点哭笑不得了。
我们的周司正在前世的时候没事喜欢去唱k,当时的理想是《我是歌手》,最低也得做个麦霸。为此,他特意从下了个练声练气的教程学了半年。
效果是明显的,等进了歌厅,一亮嗓,大家都在吼:“原唱怎么没关?”叫他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后来,大伙儿去唱歌的时候都不带他了。
不管怎么说,练气息还是很有好处的。周大人现在说起话来,字正腔圆,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异常清晰,穿透力极强。
穿越到明朝之后,他这条好嗓子不做官,不去宣旨实在是浪费了。
“确实写得不错。”旁边的袁炜袁阁老朝周楠微微颔首,算是嘉许。
翰林院出身的大学士,学养和学鉴赏力在大明朝也算是拔尖的,他自然识得周楠这首青词的妙处。
这篇章对仗工整,辞藻华丽,读之朗朗口。
若叫自己去写,也未必能作出来。
心不觉感慨:章憎命达,这周楠早年出了那么多苦,写的东西果然有气韵。
自己所做的青词得到皇帝和内阁阁老的首肯,周楠心琢磨今天这番辛苦总算结出果实,等下皇帝没准能赏我些什么。这个嘉靖老儿吝啬得很,估计也是一顶香叶冠或者几枚供果,但也值得大大吹嘘一番了。
正在这个时候,冯保从玉熙殿出来,深深地看了周楠一眼,又在嘉靖耳边小声奏报了什么。
因为隔得远,加神乐观的响器奏得惊天动地。尤其是有乐器小流氓之称的唢呐,更是吹得声声摧肝肠,周楠自是听不见。
嘉靖惊讶地回头看了周楠一眼。
乐声停下。
嘉靖朝殿笑了笑,道:“翊钧,你似对周楠这首青词有异议?”
却见未来的万历皇帝大步走殿走出来,他刚睡完午觉,显得气完神足,朗声道:“皇爷爷,我大明朝独尊道家,天下道统都归于正一和全真。孙儿方才在殿午睡,听周大人念道‘处机初祖,万民景仰,弘道扬德,垂训不忘,钟鼓已启,丛林开张’似有遵崇全真,排斥正一之意。当年太祖高皇帝建立制度时,正一却是排在全真之前。周楠这首词,乃是对高皇帝的大不敬。”
这句诗,处机是全真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
周楠闻言抽了一口冷气,这……这纯粹是纲线啊?大不敬是什么罪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这大明朝什么时候兴过字狱了,这熊孩子别的不学,专学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我们有仇吗,还是借了你家的谷子换你的糠,至于这么处处针对喊打喊杀吗?
在场的全真道士也是一楞,面露出喜色,看周大人多了几分感激。至于正一天师道的道士们,则心不满。
在不动声色,万历给周大人树了一派敌人。
至于嘉靖,则皱起了眉头。没错,明朝尊道,正一和全真地位相当。可全真修行主要走的是内丹路线,他急于修长生想走捷径,更倾向于正一。
心自是微微不快。
周楠也知道这其的厉害,忙辩解道:“陛下、世子,臣做这首青词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只求压韵合辙,这才将丘祖师的名讳录入其。毕竟,长春真人名气实在太响了。难不成,臣还得将道家历代祖师爷的名讳都说一遍。从黄帝到葛洪、彭祖,再到三丰真人,光龙虎山历代祖师得说半天,这斋醮没办法继续。”
说罢,他念道:“处机初祖,道陵先师,洪景大贤,元节神仙,万民景仰,弘道扬德,垂训不忘,钟鼓已启,丛林开张。”
众人都忍不住想笑,却不敢,憋得辛苦。
“好大胆!”听出周楠语有调侃这意,世子小脸满是怒气。
周楠继续念道:“谦之寇君,天师道场,老祖亲至,太临降,录图真经,制订乐章。”这诗的老组是天师道的祖师张道陵,又被人尊称为老祖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