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size:16px">【今日更新2/2】
皇帝亲临博雅书楼,负责掌事的太监领着后面泱泱一票人跪地相迎。
毕竟皇帝自己有御书房,想查阅的书都会往那儿送,此处主要就是供官员入内阅览用,时常穿梭此处的不是文臣就是翰林院士,在这儿当差的有许多都是头一回拜见皇帝。
徐时晔一下朝就到博雅书楼,为的是表弟易承渊的请求,他想求当初母后亲笔替他与崔凝写下的赐婚诏。
原本诏书就该由翰林起草,门下审批,最后再到御前下印,可易承渊与崔凝的赐婚并不一般,那是皇后最看重的侄儿,Si守国门的忠烈之后,将由帝后亲自主婚的姻缘。
所以那圣旨,是罕见地由皇后亲自起草后,送到门下省审批,最后滞在御书房。凯旋宴之后,那始终没能盖上皇帝亲章的赐婚圣旨,若没有被销毁,应是被送入了博雅书楼废存库。
徐时晔很清楚,既然是母后亲笔,那么就不会被销毁。
而他亲自来,着实也是太思念母亲了,听易承渊提起这件事,才想到还有那道旨。
父皇一直不喜Ai他这儿子,尽管他是父亲最深Ai的nV人生下的孩子。
嫡子的身份没给徐时晔带来任何好处,带来的是无止尽的猜忌。就在易循景Si讯传回淮京,徐时晔与真打算拔剑斩他的父亲彻底撕破脸之后,易振理保全次子的办法,是让他低调得如同g0ng中的一缕幽魂。
但易振理到底是易振理,她深Ai着自己的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博雅书楼,是她时常派心腹过来关切他起居读书的地方。
幼时,徐时晔会在听完讲席之后到博雅书楼阅览典籍,而皇后身边的阿归会在同一时辰出现在书楼,带来母后的殷切关怀,勉励他读书,叮嘱他起居,夸赞他文章如何写得好。在他做错事的时候,会等来母亲所书的责子书信,信上总会有一段,是母亲没能在他身边教导他的自责。
他对父亲的恨,有一大半来自母亲的委屈。
而那恨意在打开库房时,使他光看着自己父亲那些没送出去的旨意都心生嫌恶。
可在这之中,他迫切想找到母亲的亲笔。
他沿着年份找,却没有找到。
他猜,在父亲Si前大概是曾将这道旨拿出来看了,毕竟母亲Si前并未留下只字片语,最后的亲笔就是这道赐婚旨。
于是徐时晔从后头的年份开始往前翻。
这一翻,虽没能找到赐婚旨,却让他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在父亲人生中最后的这段时日里,下的废旨竟有三道都是关于杜聿的,上头都写着要让杜聿提前回京任职,可这些旨意最后却全都作废。
徐时晔这下倒好奇了,杜聿不过就是耕读出身,除了拜崔浩为师还娶了崔凝以外,似乎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事,怎么就让父亲Si前如此纠结?而且纠结完了以后,还是让杜聿在外州任职期满才放回淮京,回来之后给的侍御史这官职??也算中规中矩,没有出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把杜聿当年殿试的试卷,还有上过的奏疏都拿到御书房。”
在走回御书房的路上,徐时晔试着把跟杜聿有关的记忆都从脑海深处翻出来。
他曾见过杜聿一眼,是他外放到凉州时,崔凝带着丈夫来城外找他询问承泽的下落。
那时对杜聿唯一的印象是他与承渊差不多高,身形很近似,他们夫妇站在一起时,远看就好像是崔凝与承渊。
似乎在明州治水时风评不错,还领着民兵y是守了舒县县城数日,该是个有才之人才对。
不过一炷香,杜聿上过的奏疏与当年的试卷就呈到徐时晔眼前。
皇帝花了一个时辰看完内侍呈上的东西,一读完,就看懂了自己父皇在纠结什么。
杜聿此人有才,且背景犹如白纸,朝中唯一有牵扯的人是老师兼岳父的崔浩,但崔浩处事向来中立,b起权势更在意他的学生,是个纯臣??如此看来,杜聿确实是极好的苗子。
召他回京,许是怕他在平南王Si后受到明州的腌脏事牵扯,不召他回京,八成是想将返京赴任这份恩情留给徐时琮去收。
可惜父亲到底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杜聿仅仅为一名妓子就放弃大好前程,说穿了,千算万算,算不出他是个痴情种,会有为Ai发狂的时候。
徐时晔有些惋惜地搁下杜聿那篇得了九珠的殿试试卷,这卷子他反复看了数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最后只吩咐内侍一句。
“放回去吧。”
国公府内,崔凝看着易妍凌从库房拿过来的布料直摇头。
“妍凌姐姐,真的都太YAn了,我穿去知时宴不合适。”
易妍凌看着这些不得崔凝喜Ai的珍稀布料觉得可惜,“不穿去也罢,要不,你拣自己喜欢的留下,其他我拿去送人吧。”
“我已经拿了很多了,再拿下去,人家还当我是土匪,专抢国公府得的赏赐。”崔凝无奈失笑,“上回我要了这双碧湖天青sE绣鞋,就很过意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