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那个平行时空里我们是在一起的。”
陈新不明白他们两个刚才在聊什么,正要开口,秦总面露难色的说:“不是我不帮忙,实在是挤不出来了,你看这样行不行,等电影上映,只要首日上座率有40%,我给你增加五个百分点,你看行不?”
就像《人潮汹涌》……
……………
陈新深知,即便是好电影,想要高票房,在没有排片的情况下,票房绝对高不到哪里去。
婚宴结束,众人挤挤攘攘的跟新娘新郎合影留念…
还有2号上映的《无人驾驶》,虽然这电影不咋滴,但是有刘叶+大美圆+李晓冉加持,明星效应下还是占据了一定的排片。
苏晓华跟秦总好像是老相识,她直接说道:“别嘴巴上说得好听,来点实际的。”
上课斗地主,看黄色书籍,故意欺负女学生就是他们的青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些年》要是爆了,陈新在接下来拍《失恋三十三天》就可以提更多的要求。
还有昨天刚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危情谍战》,今天排片占据了百分之三十,首日次日票房已经超过千万。
“平行时空?”
前两者有资本投资,自家投资的电影当然要多排排片。
之后再次进入一小段高潮戏…
刘思思目瞪口呆的盯着他俩。
回到现实,陈彦新松开了被他亲得懵逼的胡鸽,整理下衣服,坏笑着朝刘思思走去。
陈彦新毫不犹豫把英语书给沈佳宜,自己却被惩罚了;沈佳宜明明赢了赌约,却绑了双马尾;
这段采访进行了半小时,然后就前往事先安排好的酒店参加答谢酒宴,这个答谢酒宴是特别为开参加首映礼的嘉宾的。
是,首日排片少没关系,只要电影票房爆了,影院自然会以情况重新制定排片。
穿着西装的胡鸽和穿着白色婚纱的刘思思闪亮登场,参加首映礼的很多影迷都觉得,他们好像还蛮般配的,但是他们更期待的是陈新跟胡鸽那场吻戏。
但首日排片高了……
05年的,台风肆虐江浙沪,陈彦新看到这个消息赶紧给沈佳宜打电话,一直打不通电话的陈彦新围着操场奔跑以发泄焦躁情绪。
07年大学毕业后,乔三在房产中介上班,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拿营养快线空瓶子接尿。
好不容易把广告商打发走,陈新这才有机会来到电影发行合作方上影集团负责人旁边……
这个圈子永远捧高踩低,聪明的已经在想怎样跟陈新以及他背后的资本打好关系了。
看完电影以后,以现场普通观众反应来看,明眼人都看得出《那些年》票房肯定不会低。
这电影比《唐探三》还有那什么《你好,李焕英》质量差吗?
不但不差,而且还比那两部电影质量还要好一些。
自从《裸婚时代》大热后,上海娱乐圈里很多人都知道这剧本其实是陈新写的,同时还调查到他写了好几个立项的本子…
镜头挪移到旁边桌子一个红包封面上,那上面写了八个字——新婚快乐,我的青春。
但就是这三成的影迷,鼓起的掌声也足够让现场掌声一片。
当他跑累了,呈大字型样仰躺在草坪上,才接到沈佳宜平安无事的电话。
既然春节档还没被开发出来,完全可以开发春节档啊!
为什么要把《那些年》排在如此拥挤的暑期档上映?
首先,这电影目标观影群体集中在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也只有这8090年代的人才会有共情。
七月份上映的电影有古天樂+吴艳祖+李兵兵的《枪王之王》,虽然这电影已经上映七天,但是单日票房依然在600来万……
想起曾经的过往,双眼控制不住的泛起泪,嘴角扯出一个淡淡的微笑:“谢谢你曾经那么喜欢我。”
不是更容易爆吗?
“秦总,我敬您一杯。”
不光明星本人,还有一些幕后负责人,以及特邀的媒体朋友,更有广告,发行合作商等等等…
搞了半天,观众这才知道陈彦新只是去参加沈佳宜的婚礼而已。
陈彦新则成了全职写手…
一帮人赶紧看刘思思,后者轻笑,点头:“好啊!”
受邀来参加首映礼的专业影评人看到他们的反应,都不知道怎么写这篇影评了。
就在所有人都已经电影放到这里就应该结束的时候,《那些年》伴奏想响起,镜头一晃,闪现出陈彦新和沈佳宜的过往。
所以,《那些年》上映首日排片被这几部电影挤压得只剩下百分之十五点八。
这通电话的最后,陈彦新望着满空繁星微笑着说:“沈佳宜,你相信有平行时空吗?”
抱着小鱼儿的宫尚美扭头看向陈新,心里不由想到,这个剧本是他写的,难道他是双?
影迷期待的画面在王晓辰嘲讽的话刚说出口,一直站在外围的陈彦新毫不犹豫的朝胡鸽冲了过去。
电影结束后,颖姐姐就带着小鱼儿回家了,而魅影传媒唯一的艺人那扎却跟着韩莉一起来了。
也不想想,电影宣传主题就是献给8090后的我们,80年以前出生的那几代人又怎么可能懂。
而那个幻想着找个有钱老公嫁了的王晓辰,反而成了星光拥簇的大明星。
现在的电影档期,贺岁档排名第一,暑期档排名第二,《画皮》在08年国庆节拿到2亿多的票房,国庆档加入第三档期。
排片的问题。
比如,他可以直接用片酬和剧本提分成,而不用像《那些年》这样还要自己掏钱投资。
影院才会按情况增加排片。
而接下来的路演宣传中,必须尽可能的扩大宣传模式。
《那些年》的路演宣传,主演和导演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由林妍带队,她带着刘思思王晓辰杜姜乔三一组走北线,从南京到合肥再到济南,郑州,长沙;而陈新带着陈贺郑楷三人走南线从杭州到福州再到深圳,东莞,广州;
两队在成都汇合,然后再跑重庆,西安,沈阳,天津,北京,最后回到上海。
每个城市宣传一天,连续十二天的路演,每天最少安排了所在城市十五家电影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