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个时候她们是能够分清楚的,虽然不像那些坐机关的人分得那么清楚。但是她们还是知道一个可以念大学,有好工作,将来是做干部的。
一个是不可以念大学,只是有一个工作,将来是做工人的。只是家里实在没有那么多钱供她上大学,所以就放弃了。
再说三年以前,她很多家里条件不错的同学的父母,同时也是极有头脑的。也并没有判断出,这世界的变化这么地快。他们甚至觉得先有工作,然后再往上爬,一样可以。或者是工作以后再去上个在职的大学,用的是单位的钱,还占了单位的便宜。
只有做老师的,才会偏执地让自己的儿女先上大学再去工作。在三年以前职高还是很吃香的,干部和工人的区别也并没有那么大。单位效率低,冗员又多。干部不用操那么多的苦心,工人也不用干那么多的脏活,都很轻松。
而现在,单位开始减员增效,干部累,工人更累。单位也不再支持职工在职去上大学,在职上的大学不但不会被重用,还要被人嘲笑那是混来的文凭。
她就没有想到过,别人就是不念大学,也还有往上走的机会。念大学,其实才是像她这样的人的,唯一的希望。
这次回家,母亲告诉她说家里有钱,而且她还在不停地挣钱,供得起。那花两万多块钱的学费,还有生活费呢?
今天她坐在这里,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话。父亲说他是有退休金的,不要她操心。但是母亲却是没有的,肯定是要留一点钱给她,给外婆养老的。
从表面上看,这几年母亲的收入还不错。但是她现在都50岁了,55岁她就再不能干活挣钱了,这样的好日子没有几年了。这可怎么办?
那个委培吧,就是挂在一个很正规的大学里面委托培养的一个班。40个人左右,比那些上在职大学的更正规,更好听。就是干部解决子女就业问题,所用的一种玩法,是一种权利的变相。为了凑人数,得招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陪着他们玩。
如果运气好,遇上同学是**,那就大家一起去好单位。如果运气不好,同学是一般干部子弟,没办法大家一起顾上。那就是人家凭关系找到出路,一般人混个大专文凭,还是继续回来等着招工考试。
既然当年没有走掉,那以后单位也不会认这个文凭,它就只是一张废纸。这就相当于拿钱赌一回,这是在去读以前就会被告之了的。据说这几年,全部都是去了好单位的。
如果钱是越来越贬值的,那也就算不上什么损失。至少去名牌大学里,去大城市里见了一下世面。反正以后都在一个大系统里面,说不定那些同学以后还能够用上呢?
如果能跑腿,并且八面玲珑,倒是非常值得的。混个脸熟,办个小事,也还是可以的。总得,让人有所图吧?商人都要上商学院,国家之间都还要搞个联盟呢。
她高中同学,她没有攀上一个,小叶也没有攀上任何一个。他们因为家里条件好,他们都开朗而自信。从表面上看,也能够和他们相处,但是却又不太能够深处。
并不是他们故意避开,但是好像总有什么东西,很无形然而又很自然而然地,将他们与她和小叶相隔开了。
那些人,你可以怀疑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却绝对不要怀疑他们的识人与处世能力。
而实际上,他们的成绩也是好过一般同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