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个人翻译: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麽是美,丑就产生了。当天下人都知道什麽是善,恶就产生了。因此,有和无、难和易、长与短、高和下、因与声、前与後,这些都是相对的名词,它们都是相对而生,是b较而来的。所以圣人会顺应自然法则行事,不用言语及法令来教化,而是任由万物生长也不言明。他生长了万物但不占为己有,养育万物但不自傲;成就了万物但却不会将功劳归於自己,正因为圣人不居功,他的功劳反而不会消失。
个人理解:
这一章内容有出现在99课纲中的高中国文课:中华文化经典文选。我对於这篇的内容很有感触,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於自己的一把尺,这把尺就是我们用来b较的基准,让我们在评估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给出漂亮或是善良等等的评价。但是试想今天若是拿圣人与一般人来做b较,我们相较之下还会觉得对方有些恶劣之处。所以,正因为有这些基准,我们才可以评断事物的大小、难易等等。
这时候,立场就很重要;我们站在什麽立场,决定了我们会以什麽基准去看事情。请思考一个问题:地球大不大?身为地球人类的我们会觉得地球很大,乘载了八十亿人於其上。但,若我们以宇宙角度来思考,宇宙浩瀚无垠,无边无际,而这颗地球,相形之下就如同大海中的一粒沙,或是矿脉中的一粒原子了。所以,道德经第二章,我主要学习到如何进行换位思考,也明白了基准的重要X;并且不要居功,功成身退,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