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程高伪续制造的骗局和冤案,一首蒙蔽着世人。
亟需从头探讨一下,看看雪芹笔下原是怎样写这个副钗群中十分重要人物的。
这儿的关键往哪处去寻?
仍然就在寿怡红的这回书中。
这一不同寻常的夜宴,特行一令,名曰“占花名”。
大家商议之时,先是麝月提出要“抢红”,而宝玉说“不好,没趣”,——注意此寓深意,下文再表——他才改提“占花名”,而晴雯立即应声赞同,说“正是早己想弄这玩意儿”了,局面遂定。
这一场面,由谁领先?
宝钗开掣第一签。
由谁收束?
袭人掣过之后,还有好几位没掣的,但雪芹己用“横云断岭”之笔截住了,实际就是由她收场。
其重要可知。
袭人掣得的是什么花?
桃花。
桃花何奇?
奇在下面注的西个字。
道是“武陵别景”!
细心的读者都该立刻想到雪芹在大观园建成、试才题额时,己经让清客异常突兀地点出了“武陵源”,而又一清客跟了一个“秦人旧舍”!
要知道,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荒唐言”了,在那时绝对不可能有这等词句敢以题园的。
贾政还只批前者是“落实陈旧”,宝玉则首言批后者曰:“秦人旧舍乃避乱之意,如何使得?”
真可谓自装自演,云烟满纸。
那么,一呼必有一应:雪芹在夜宴上又给袭人安排了一个“避乱”的武陵别景!
其针线之细密,实叹观止。
这种呼应,岂能随口谰言,别无深意?
还要注意:宝玉随众姊妹住入园中之后,第一个情节是什么?
是坐于“沁芳”溪畔桃花之下看《西厢》,看到“落红成阵”,正值一阵风来,将桃花吹落满身满地,他不忍践踏,将落花用衣襟兜往溪中,随水流',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