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解决长征五号火箭的心脏病
一般来说,别说一个娱乐明星写的航天专业论文了,就是一个航天专业的大学老师写的专业论文也不一定会引起长征五号工程研制团队的重视。
毕竟其他的方面不说,相关的技术牛人就在这个工程研制团队里。
至于不在这个团队里的人……是不想来了?
是没资格来!
当然,这么说有些绝对,毕竟其他工程也在同步进行,那些团队里也有牛人。
只不过他们要么和长征五号的技术不匹配,要么已经也从其他渠道参与了技术讨论。
这突然冒出来一个跟长征五号不相干的大学老师的学生,还是个娱乐明星,他写的航天专业论文,团队能重视就怪了。
但这中间转了一手,还是从叶建飞院士手里转过来的,那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长征五号火箭的李总师都不是院士,只是“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副总师王维林跟李总师年龄差不多,都比叶建飞院士小差不多20岁,和叶院士不在一个辈分,也不是一个档次。
那没什么好说的,仔细研究一下吧。
李总师在一院看着下一枚长征五号火箭的总体建造工作,副总师王维林在这里关注长征五号的动力系统。
虽然叶建飞不是长征五号的直属上级领导,也不是嫦娥五号的总师,但他是总顾问,所以过问一下嫦娥五号搭载箭长征五号的进程也没毛病。
王维林就给他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
“……其实首飞出现的二级火箭问题已经解决了,不是yf-75d发动机的主要问题,而是二级火箭推进剂利用系统故障,排出了过多的氢,yf-75d工作后期推力室极度富氧,螺旋管束中氢极少,二级延长工作17秒,等效于正常推力下提前7秒关机。”
“这个好解决。”
“所以请您放心,长五遥二可以按时发射,遥三的嫦娥五号任务也不会耽误。”
叶建飞摆摆手说道:“你先别打包票,二级火箭的yf-75d发动机的研制任务不难,毕竟它很难说和我国以前的氢氧机有多大升级,但一级火箭的yf-77发动机技术跨度可是相当大的,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它没问题。”
王维林闻言微愣,yf-77确实是国内首次研制的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推力一下子增长了好几倍,直接从之前的几吨增长到了几十吨。
虽然还是追不上世界最先进的氢氧机,但对于国内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并且还为以后要用在长征九号二级的220吨推力氢氧机打下了研制基础。
最主要的是长五首飞yf-77发动机没出现问题啊!
王维林就参加过yf-77的研发工作,他还是很了解这款发动机的,不仅让国内的氢氧机推力大提升,还摆脱了之前的笨重设计,进行了优化轻量设计,让发动机自重降低了不少。
加上它的装机对象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复杂和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并且首飞还没出问题,这就是……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团队其他人看完了论文,表情都非常凝重。
他们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说道:“也许我们并没有考虑周全。”
“是啊,我们一直想追赶世界顶尖水平,这次可能有些冒进了。”
“长征五号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yf-77也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氢氧机,虽然我们之前已经尽量考虑它们要面对的复杂工况了,但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造过这么大的,并且是这么大跨度的大,所以我们很可能没有考虑到更复杂的工况……”
王维林没想到同事们看了一篇论文之后反应这么大,这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他不再说什么,直接把路云写的论文看了一遍。
当他看完之后同事们已经商量出了最核心的问题,跟他看完论文想到的东西对了对,大家都凝重的点了点头。
“涡轮泵有概率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