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路云的航天发展计划
蓝星航天科技公司的总部放在了京城亦庄的“火箭一条街”。
那里聚集了国内七成的商业航天公司总部,涵盖了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卫星应用、型号配套、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领域。
之所以在亦庄扎堆,一是因为那里是京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政策支持。
二是因为几公里外就是俗称“航天一院”的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在地。
有技术支持。
主要是挖人方便。
于星辰之前就在一院工作过,认识不少人,挖人确实非常方便。
并且国家也在支持商业航天的发展,所以只要不是那种新型火箭研发工程的核心人员基本就随便挖。
就这样,在钱款到位的情况下,于星辰快就租了场地,拉起了一支液体火箭的研发队伍。
当然,现在这支研发队伍只能算是骨干框架,等研究出一些名堂之后才会拉投资继续扩大队伍。
不过研发队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一刻很快就会到来,顶多一年!
其实他们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公司第一次开研发会议的时候路云公布的研发计划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万户火箭的数据相当夸张。
它是一款一级装有7台推力70吨的发动机,二级装有1台80吨推力的发动机,起飞质量350吨,近地轨道极限运载能力14吨,回收状态运载能力过10吨的中型火箭。
因为有太空叉的猎鹰九号火箭指明了道路,所以路云没想着搞什么1台发动机就起飞的测试小火箭,而是直接上7台发动机的“大”火箭。
并且还要直接搞回收,不搞猎鹰九号那种前期一次性火箭,运营稳定之后才研发可回收模式。
最重要的是……
“两年,我们两年之内要让万户火箭首飞,并且首飞就进行回收!”
众人一想“两年内”,也就是一九年的二月份就要实现首飞。
这根本不可能!
因为猎鹰九号火箭的研发还用了五年,并且更早期还有猎鹰一号做实验积累经验。
不能说万户火箭比猎鹰九号火箭小一半就费一半的时间研发出来吧?
而且万户火箭的起飞质量能达到猎鹰九号的六成多,按比例分也得三年才研究出来,怎么还把时间倒转到四成了?
更何况猎鹰九号研发五年首飞的是一次性火箭,回收火箭又过了五年才成功!
两年走完猎鹰九号的十年研发流程,根本不可能!
不过当其他人打算反驳的时候,知道情况最多的于星辰先开口了,他摇摇头说道:“不行,时间太紧了。”
众人闻言点点头。
于星辰:“虽然你给的资料和计划很详细,但里边全都是模拟数据,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际测试才能确定它们是否正确,并且还有一小部分核心技术要攻关,这都需要时间。”
众人再点头。
于星辰:“哪怕猎鹰九号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发展路线,但万户火箭的首飞怎么也要两年半的时间,要到一九年年中。”
众人还点……
“?”
众人不点头了,而是齐齐扭头看向于星辰。
“看我干什么,看看发到你们手里的资料,看完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于星辰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