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奇葩的甲方,谁又会真的按照第一版ppt做呢?
如果让路云知道他们的想法,那路云估计会笑出声。
因为在上一世的后来几年,老中专门有一个“你来写ppt,我来负责实现”的外号。
(网图)
当路云的“星舰”技术发布会结束之后,立刻引起了热议。
按照路云的说法,“星舰”的整体高度有120米,比前几个月又双叒叕改了数据的“火星大猎鹰”118米高了2米。
“星舰”直径10.6米,比“火星大猎鹰”的9米大了1.6米。
“星舰”起飞质量7000吨,比“火星大猎鹰”的5000吨高了2000吨。
“星舰”的全回收运力300吨,而“火星大猎鹰”只有100吨。
当然,按照马一龙的说法是“火星大猎鹰”还是初始版本,初期能飞起来就算赢,后期会逐渐提高运载能力到全回收200吨。
不过大多数人其实跟马一龙和托马斯的想法差不多。
“不会真有人按照极其夸张的第一版ppt造火箭吧?”
马一龙最初的ppt更夸张,直径12米呢,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的缩减到了9米。
路云这个直径10.6米的“星舰”估计也一样,哪怕市场上已经有相应尺寸的金属锻造环了,但那跟成品火箭有什么关系?
刚学会“九九算数表”就能去解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显然不可能。
不过哪怕路云这个也弱化了,弱化到七八米直径,那也是一个巨无霸。
虽然无法跟“大猎鹰”的9米直径比,但应该比“新格伦”的7米直径要大一些。
并且鉴于路云一年多时间就研发出了万户火箭,搞不好这个“星舰”也能快速研发出来。
毕竟别管你的火箭数据多么厉害,造不出来说什么也没用。
倒是航天局的局长非常兴奋,发布会结束之后找到路云:“你这个火箭太厉害了,哪怕后期数据缩水也足够用来载人登月了。”
路云闻言无奈的挠挠头,怎么都觉得我从ppt到真火箭会缩水?
万户火箭的成品和ppt可是一模一样,一点没缩水。
不过……载人登月?
航天局的局长姓张,为了跟“局座”区分开,路云一般都喊他“张局”。
所以路云略带兴奋的问道:“张局,上边已经决定要启动载人登月计划了吗?”
张局微微一笑:“虽然还在讨论,但估计是差不多了,可能会在嫦娥四号任务成功之后宣布。”
“到时候应该会先让各单位竞标登月火箭的设计,我看你今天发布的‘星舰’就很合适,怎么样,有没有信心保持土星五号的规模十年内搞出来进行载人登月?”
不得不说,张局的想法还是过于保守了。
显然是觉得“星舰”必然缩水,但最好不要缩水到上世纪土星五号以下的水平。
也就是最好保持起飞质量三四千吨,采用一次性全抛模式能达到近地轨道100吨以上,月球轨道40吨以上的运力,那样就可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了。
但这玩意不就是最初的长征九号设计指标吗?
不过上一世载人登月计划都没用到长征九号,而是用了5米直径的“小火箭”。
这一世……
“张局,放心,你就瞧好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