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程建军如何,韩春明没在意,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倒卖自行车的行业里。
时间踏入十二月,冬天来临,北风如冰刀。
距离两人倒卖自行车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今天晚上的任务结束了,两人穿戴厚实,抵御着寒风,进屋后第一时间就跑到了火炉旁,只有温暖的火焰,才能驱赶掉冬日的寒冷。
“春…明,太冷了,嘶…我感觉裤腿都进风了。”李成涛快速地跺着脚,通过运动让体温迅速上升。
韩春明搓着手,看着里摆放整齐的各种零件,他下定了决心,轻声说道:
“明天刚好是星期天,我把这里所有的零件都组装了,能组装多少辆算多少辆,剩下的零件低价处理了,这买卖咱不干了。”
虽然早有预料,但李成涛听到这话心里还是一咯噔,忍不住劝道:“别啊,春明,咱…再多卖两天,我没事的,一点儿都不冷,真…的!”
看着急忙向他表露肌肉的李成涛,韩春明还是坚定地摇头。
“这事没商量,定了。”
李成涛面色一僵,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韩春明知道,他就是舍不得现在一天赚到的钱,心里不肯放下。
“涛子,你听我给你解释。
首先第一点就是天气原因,冬天了,确实不是个好季节,无论去收自行车还是卖自行车,对咱俩影响都挺大的,更别说下雪后了,那时候影响更大。
第二就是现在我们的利润下来了,二手车铺的需求量没之前那么大了。
最开始一辆车咱俩能赚三十多,而这半个月开始,一辆车的利润只有二十四五,不好的时候只有二十出头。一方面是咱俩卖了很多的二手自行车,市场饱和了。
你得承认,很多人宁愿加价,他们也会去百货商店买自行车,就是为了正规的手续,而这是咱俩的二手自行车给不了的,这是硬伤。
所以当市场的二手自行车饱和后,价格自然而然就会降低,这就会导致我们的利润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吃亏的还是咱俩,因为零件钱没少。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动静太大了,已经有人注意到了我们,最近咱俩出货都得去更远的地方,附近二手车铺子闲逛的人太不正常了,我怀疑他们就是冲咱俩来的。
投机倒把,按照金钱数额定罪,你想想咱俩赚了多少钱,枪毙都算轻罚了。
所以,我的意见是明天最后一天,这里的东西都处理了,这买卖咱不干了。
成不成给个话,兄弟!”
李成涛沉默了三秒,抬头,点头。
”春明,我…听你的,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韩春明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一切都是不言中。
…………
日落西山,韩春明和李成涛一脸疲惫地回到四合院,看到被腾空的西屋,闻着机油的味道,两人心里都有些空落落的。
“行啦,走,晚上好好搓一顿。”
韩春明拎着卤菜和酒,招呼李成涛搬桌子,不过喝酒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来,先算账。”
两人安静对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沉重。
韩春明缓缓地伸出手,拿起那本厚厚的账单,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回忆。
泛黄的账单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笔开销,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
当他再次翻开这本账单时,手指突然一僵,似乎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他的目光停留在某一行,那是一个特别的数字,一个与他们共同经历的重要时刻相关的数字。
他们卖掉的第一辆自行车!
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起了两个月的那天。
随着每一页的翻过,韩春明的心情愈发复杂。
深吸一口气,他将账本翻面,翻到了今天的账单。
“今天一共组装了五辆自行车,以及之前准备的四辆,今天一共卖了九辆自行车,以及零件若干,刨除各种花销,最后进账二百六十一块七毛。
涛子你拿一百零五,剩下的一百五十六块七毛是我的。
给,这是你的钱,点点。”
李成涛点头,直接将钱揣进兜里,连看都没看一眼。
“涛子,以后钱还是当面点清为好。”
对于韩春明地劝告李成涛没当一回事,直接摆桌,看样子是准备好好喝一顿了。
得,韩春明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
“阿姨,涛子喝多了,我送他回来……没事,我先走了。”
把李成涛送回自己家,韩春明步行回家,原本他以为涛子会和他拼酒,但没想到是自己灌醉自己,他反倒是没喝几杯。
边走边回忆,两月来,除了最近这半个月,之前他一辆自行车能赚近三十块,就算最后这段时间他也能赚二十块,不算少了。
仔细核算一番,他单凭倒卖二手自行车,两个月就赚了五千多块钱。
七十年代,五千块!
半个万元户!
当然,估计也不到五千,因为他收破烂时时不时看上两个古董,都是加价买下来,这也是一笔开支,但四千八百块保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