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这天!孔子给两个闺女起了名字后,两家人又跟过节似的,欢聚在一起。孩子们也沾了光,不仅有零食吃,还提前下课回家了。
两个妾室对孔子给女儿起的名字,都特别地满意。她们都是孔子迷,认为孔子是一个守信的人,跟他打交道能够让人放心。
孔子没有花花肠子,善意待人,让人心里踏实。
当然!他也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地。
孔子与人处事,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以诚信待人。但发现别人在利用你的诚信陷害你,或者是想什么歪心思的时候,他就远离这种人,不跟你打交道。如果下次还需要打交道,他就小心了。
诚信!不是对敌人也讲诚信的!不要教条理解!
对待敌人,示以诚信、诚意。但是!一定要知道明白对方的身份和目的。
住宿的学生,有几个吃住在先生家里。所以!孔子家来人了,吃好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平时的时候,跟先生一样吃,一个锅里吃饭,没有谁有特权。
得知季平子有意亲近,可能是看上了自家的儿子,方基石决定去曲阜城一趟,会会这个季平子。要是能够定下这门娃娃亲,那也是很好的事。
其一!可以给儿子找一个好的靠山。在这个乱世中,没有好的靠山,随时都有死的可能。
什么叫命不保夕?在乱世中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比天灾还可怕。
其二!如果自己与季平子结亲家了,就可以调和季平子与鲁昭公之间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
中年时期的鲁昭公,思想和做法都已经成熟,变得越来越强势。这是一种不好地兆头,方基石特别地担心。因为他是个历史盲,不知道鲁昭公的最后命运。再则!他也不知道自己穿越过来的这个春秋时期,是不是与历史吻合?
不知道历史的走向,只能尽自己的能力,能够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他与鲁昭公之间,有那种知遇之恩的感觉。
没有鲁昭公,他进不了鲁宫,更不知道能不能与孔子相见?
再则!鲁昭公对他是信任的,也没有恶意。所以!他很想帮助他,尽量让他做一个像样地君王。
不管怎么说,鲁昭公这个君王做的,也确实有些窝囊了。虽然不是绝对地傀儡,可也比傀儡好不了多少。关键地关键是:鲁昭公不想做一个傀儡君王,他想做一个真正地君王,一心为公,把鲁国治理好。
愿望是美好地,可现实是残酷地!在季平子等人的阻止、打压下,鲁昭公的命运是艰难而曲折地。
在老子与孔子的影响下,方基石已经完全放弃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了。再则!他是一名军人,不会狂妄到不顾一切,一心称霸的目的。
作为军人,是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为己任的。而不是自私地要称王称霸,娶多少美女建立后宫什么地。那样地境界太小,也有辱军人的形象。
按照惯例,方基石还是先去了鲁宫,拜见鲁昭公。
毕竟!鲁昭公是鲁国的君王,与自己的关系更亲近一些。
与鲁昭公说了一会儿话,他没有接受鲁昭公的盛意,留在鲁宫内吃饭。而是!马不停蹄去了季平子的府邸,拜见季平子季大夫。
鲁昭公得知方基石要去季平子的府邸拜访,也就没有强留。他已经听说了,季平子特别喜欢方基石的两个儿子,有意要把孙女儿许给方家。
对于方基石的坦诚,他更没有理由反对。相反!现在的鲁昭公,相当地明智,觉得大神与季平子等人走得近,反而有一种制衡的作用。假如他把矛盾激化了,有了方基石与季平子家的关系,就不可能闹得太僵。
当然!鲁昭公的内心策略并没有改变。他还是决定:强势打压季平子等人,彰显他鲁国君王的气势。
季平子得知方基石真的来了,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迎了出来。
双方在季府门口好一番礼仪,才进入府邸。
“上茶!上香茶!”季平子朝着下人吆喝着。
阳虎等人听说大神方基石来了,一个个不敢相信,都偷偷地跑过来张望。见果真是方基石,一个个都低声吩咐着:给我听好了!耳朵灵一些!有什么消息,马上过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