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让顾廷烨去往一个房间里避雨。
他没有着急去见对方,而是向卫恕意说道:
“顾廷烨是边军将领,未来不知要参与多少大战,刀剑无眼.”
卫恕意知道他想说什么,“小弟不也是行伍出身?再说,桂芬都能承受,明儿有何不能承受的?”
卫渊好奇道:“从何时开始看好顾廷烨的?”
卫恕意看了一眼张桂芬,二人顿时相视一眼,笑而不语。
卫渊瞬间明白过来,他差人将顾廷烨请到春意阁那边,独自前去相见。
没过多久。
春意阁,亭子里,卫渊与顾廷烨相对而坐。
此时,后者早已沐浴更衣,身上并无雨水。
前者的目光一直凝聚在他的身上。
而他则低头沉默,显得很是拘束。
良久,卫渊才呼出一口浊气,道:“你可有对明丫头表明心意?”
顾廷烨回应他的问题,不敢有丝毫迟疑,
“尚未,想着还是要先经过您的同意。”
卫渊缓缓起身,轻叹一声,道:“对明丫头好些。”
闻声,顾廷烨面色一喜,刚要说什么,却见卫渊已经离去了。
他望着卫渊那高大挺拔的背影,微微一愣神,稍后,深深作揖起来。
他本以为,今日卫渊要与他说上个千言万语。
但谁知,话到嘴边,却也只有那么寥寥几句话而已。
卫渊只是觉着,多说无益。
让顾廷烨能够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意思即可。
开武元年,五月中旬,卫渊给了谢玉英一个妾室的名分。
但并未如何操办酒席,只是让亲朋好友来聚了聚。
由此,谢玉英从一艺伎,摇身一变,成为了冠军侯的妾室。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谢玉英这个妾室,能抵得上三品大员的正妻。
开武元年五月下旬。
曾经效忠先帝的那些老臣们,在赵曦的极力劝阻下,已经纷纷下野。
比如吴奎、富彦国、曹耀衡、海忠等人。
说实话,他们能够安稳落地,就已极为不易了。
如今的朝堂局势,少了往日的诸多复杂情况,变得简单明了许多。
首先是文官这方面的班底,以中书门下平章事范纯仁为相,参知政事兼吏部尚书王安石为副相。
海舟为新任户部尚书,刑部与礼部没变,原来的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升任为工部尚书,如今的福建路转运使是当初的福州刺史刘奕。
除此外,王安石的几位学生,比如‘李定’等人,也都身居高位。
与王安石有些不对付的司马君实,如今是御史大夫。
武将方面的班底更为简单明了。
卫渊、秦振、徐长志等,至于一些老牌勋贵们,早已为他们让路了。
在那些老臣下野之后,赵曦终于算是按耐不住,开始命卫渊、王安石、范纯仁等人实施军改。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结束之后,赵曦这個新帝,在国内的威望,可谓直线上升。
他要趁着这个威望尚在,将冗兵的问题彻底解决。
至于如何解决,就看卫渊他们怎么做了。
他只负责支持。
为了军改可以有效实施,赵曦将整个宣政殿都暂时送给卫渊等人办公了。
吏部、户部、兵部等有关部门,上百名官员,每日整理案卷,忙都忙不过来。
谁都不清楚,这场波及甚广,甚至可以说是开天辟地般举动的军改,到底要如何改。
就连王安石都不知。
此刻,宣政殿里。
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唯独卫渊却坐在一个偏僻角落里喝茶吃果子。
见状,王安石来到他跟前,紧皱眉头,
“军改是你向官家建议的,大家都在忙,你在这儿闲着,有些过分吧?”
卫渊笑道:“要不你也喝口茶,歇一歇?”
王安石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我不渴。”
卫渊道:“王相公,我只负责给指导意见,具体要如何改,还是得看你们。”
王安石被气乐了,“指导意见?从卫太傅嘴里蹦出的词汇还当真是有新意,那你倒是说说看,如何指导?”
卫渊道:“等你先将兵员卷宗整理好,自然会知晓了。”
这场万众瞩目,堪称浩浩荡荡的军改,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开武元年六月下旬。
历时一个月,经过朝廷各司通力合作,总算是将大周各疆域兵员信息汇总完毕。
此刻,王安石正向赵曦汇报着,
“陛下,如今,我大周境内,算上各地驻守官兵、厢兵、禁军等,总计有一百二十万军队。”
顿了顿,他又看向站在一旁的卫渊,
“太傅让我等将各地兵员卷宗调查清楚,再定军改之事,如今已然明了,不知太傅打算如何做?”
赵曦也看向卫渊,目光里充满好奇。
卫渊语出惊人道:“裁军。”
裁军?
不少人听到这二字,心里都是一咯噔。
裁军,意味着军中将有很多人丢掉饭碗。
意味着,朝廷必须要承受壮士断腕的痛楚。
王安石摇头一笑道:“还以为太傅有何高见,原来仍是裁军啊。”
起初,他就向赵曦禀明过这件事。
裁军,是最有效缓解冗兵问题的办法之一。
赵曦道:“卫师,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闻言,卫渊颔首道:“臣所提之裁军,并非是裁几万、十几万,也并非是只裁禁军或厢军。”
“而是统一裁剪全国军队,臣做过初步考量,虽各司将兵员案卷已做整理,但臣认为,这只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兵,少说也有二十余万。”
“是以,这场裁军,是要将全国总兵力,裁至八十万人,优先裁剪从未上过战场的军队与老弱兵卒。”
说实话,对于文臣来说,很乐意看到军队人数裁剪。
毕竟,这样会在极大程度上缩减国朝开支。
剩下的钱,他们可以继续大刀阔斧的搞政治谋发展。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