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忘了,你现在是世界联合国组织禁烟大使?”
“你一个禁烟大使,在公共场合之下带头抽烟.”
“这恐怕不对吧?”
如果是寻常场合,你一个禁烟大使,躲到没人的场合偷偷吸两口烟过过瘾,这也没什么。
但请不要忘记,现在这里是哪里
这里是大会堂!
有几个作家敢在这种场合抽烟?
正当格温想要吐槽:“我看你是想吃紫弹了”
谁料,她话还没开口,江海便扬了扬自己手上的瑞克五代:
“戒烟我戒的是卷烟,和我电子烟有什么关系?”
“虽然我是联合国禁烟大使,但我抽一抽雪豹牌的电子烟,这应该也不犯法”
为什么一位作家,可以如此之.
抽象?
作为英国皇室,格温也算是见过了不少的作家,但她很少看到宛若江海这般.
才华与抽象并存的作家?
必须得承认,不论是《老人与海》还是《无人生还》,能写出这两部作品的作家.
绝非庸才!
可照道理来说,越是有才华的作家,才越应该谦虚,越应该低调难道不是吗.
正值格温公主思虑之时。
“两位,打扰一下。”中作协主席铁宁,径直朝着两人的方向走来,“有件事情想和两位商量一下。”
“下午一点的时候,北大有一场图书签售会专场”
五四青年节在即。
铁宁是想通过这场活动,邀请江海和格温双方,前往北大一叙,在为北大提升知名度的同时
还能为两人创造一些单独相处的场所!
这不是很好?
纵然,铁宁的计划确实是蛮好。
但很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格温礼貌回应:
“下午,我就要和殿下一起回国了”
这一次,格温跟随英国出使团,来到中国一共就只有三天的时间。
两天,是在澄海。
一天,是在北平。
时间急匆匆的,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北大?
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参加什么青年节活动
江海和格温的想法一样:
“你别找我啊,我现在都已经有够累了.”
谁料,对于江海的话语,铁宁则是斩钉截铁的拒绝:
“你不行,你必须得去!”
五四青年节,是1919年华夏芸芸学子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自发团结起来组织的一次抗争活动!
具体的历史细节,由于审核的缘故,这里不便过多科普。
大家只需要清楚一点——
这一次伟大活动的起源地是在北大!
“你现在是中国青年的代表”铁宁一本正经地看向江海,“还记得你当初在法国爱丽舍宫发表的中国少年说吗?”
“那段发言,在北大掀起的讨论,可谓是浩浩桑桑”
青年,就应该具备强健的体魄,以及向上的思想!
犹记得当初,江海独自一人屹立于法国爱丽舍宫。
当着世界民众的面,径直吐露出那一席发言: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试想一下,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当着世界民众的面,当众喊出那一句:
“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
这是何等的豪情万丈?
你别说在北大,当代青年学子,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将江海视作为毕生追求的榜样!
纵然,江海在这般年纪,所达成的成就.
无人能及!
但是!
哪怕是达不成他这般成绩,能学习一下他身上这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这也是极好!
“北大,是五四运动的起源地,也是中国新思想孕育和启蒙的摇篮”铁宁走到江海身边,苦口婆心的劝说,“如今五四纪念日在即,这么多的青年学子都将你视作为榜样.”
“你难道就忍心看这么多人铩羽而归?”
“你也不想这么多优秀青年,在这个神圣而又重要的日子里,因为见不到你而失望吧”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追求一些什么。
如果自己的存在,能为旁人发光发热,能让旁人感觉到希望的力量.
这又有可不可?
见僵持不下,铁宁麻烦自己的请求,也着实是正当。
并未过多思索,江海只能无奈点头:
“去。”
“你别说了,我去总该好了吧.”
大会堂的会议,并没有开太久。
在一一告别伊丽莎白女皇,英国首相,格温公主,以及一众领导之后.
江海果断启程,在北大校车的迎接下,前往了北大未名湖。
值得一提的是。
临近分别之际,也不知道为什么,格温公主用一种意味深长地眼神看着他:
“我有一种预感——”
“我们,很快就会再见的.”
对此,江海回答也是非常果决:
“再您妈的见!”
当然,碍于对方的身份,如此粗俗的话也不便说出口。
本来告别的话都已经快说出口。
可话到嘴边,江海又临时把它更改成为了:
“再见,保重身体。”
“我很期待会有那么一天.”
再见其实是个挺浪漫的词语,它既是离别的尾声,又是重逢的前奏。
再见,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所以对于众人的分别,江海也并没有太过伤心。
与其沉浸在离别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不如把目光着眼于当下,思考一下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如果说,当代青年将我视作为榜样,那么作为这一代青年的榜样——”
“我自然是应该要发挥好榜样的力量!”
暂时忽略掉自己在欧美文坛所取得的成就。
江海陷入了一种独特而又神奇的思考意境当中。
如果说.
日本有《人间失格》,它能让日本的青年陷入一种迷惘的情绪。
韩国有《熔炉》和《素媛》,它能让韩国的青年痛哭流涕,甚至于开始觉醒.
那么中国有什么?
从现如今的情况来看,貌似中国还没有出现一本足有具备统治力的“治愈系”作品?
也就是江海在思考着。
究竟哪一本书能给到当代青年学子,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鼓舞。
究竟哪一本书能给带给当代青年学子,一种别开生面而又缅怀历史的多重打击。
恍然间,他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一个书名:
“那不是,只有《活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