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哈喽哈喽,哈哈喽.”
就这种主谓宾都分不清的小学生水平,你让他们去看懂高考英语?
这确实是太过离奇。
正是由于数学看不懂,英语学不会,所以每年的高考语文都会成为一个全民热议的话题。
很显然,这一届的高考语文试题,难度有些超标。
不止被采访的女生掩面落泪。
考场外,有不少的考生,一出考场直接就痛哭流涕:
“高考不努力,工地做兄弟”
这一届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有关于苦难的叙述,其大致的内容观点就是,以苦难为中心论点,对过去的时代做一个总结,对未来的生活进行一个展望,细数苦难带给不同年代人们的影响。
实际作文题目这个东西,对考生来讲,并不算难。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在不跑题偏题的情况下,但凡字数达到800字以上,60分的卷面总分不论如何应该也能有个45分左右?
作文题,难不倒考生。
难度超标,让出了考场的考生至今痛哭流涕的,是这一届的语文阅读理解。
这一次的阅读理解,教育局引用了江海所著《活着》原文的一千五百字的开头,从文中的【我】遇到【福贵】以及他牵着的那头【老黄牛】开始,一直到两人坐在田坎上,【我】开始听【福贵】讲述过去的故事为截止.
这个开头正不正常?
自然,是再正常不过。
从这个开头看不出来任何的异样。
让考生崩溃乃至是难到落泪的,是出题老师根据这一篇短文设置的题目。
其一:
【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
这个题目,中规中矩,属于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
你说他难?
这不至于!
只要抓住【老人】和【老牛】之间的关系,便能轻松做出解答——
“一、福贵和老牛都上了年纪,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老迈年高。”
“二、福贵和老牛历经生活沧桑,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
“三、福贵和老牛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只要抓住福贵和牛之间【老】这个共同点,展开衍生,这6分就不算难拿。
让考生们崩溃的是这篇阅读理解的后续
【请考生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1)我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3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3分)】
这第一道题,你要问【福贵】拉着【老牛】去河边吃草,作者这么写有何深意?
还有为什么要把【老牛】比作是【孩子】?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这样比拟,又究竟是想突出什么感情.
北师大,英东教学楼。
作为《活着》的原著作者,江海正在接受央视记者的高考特别专访。
在得知自己的文学著作《活着》被节选进了高考阅读理解,央视的记者想要采访一下作者自己对于《活着》原文的理解,江海当即自信的表示:
“没问题,这不是手拿把掐?”
自己写的东西,自己还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意思?
一开始,江海还是处于一种异常自信状态。
可是,在阅读过题目之后,江海的的眉头顿时开始从舒展逐渐变得紧绷:
“哎呦我擦.”
你要问为什么福贵会牵着老牛去河边吃草?
作者这样写,究竟有什么深意?
那江海只能这样回答:
“我特么当时还真没想这么多.”
“牛渴了,不就得喝水?”
“牛饿了,不就得吃草?”
“河边有水有草,就简单让福贵到水边喂老牛吃点儿东西,这能有什么深意.”
思虑再三,江海也没想明白自己当初这样写究竟是有个什么深意。
约莫五分钟后。
江海直接选择放弃:
“下一题。”
江海低头,看着试卷上的内容: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福贵脚上的“泥”,泥土代表着什么?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看着题目,江海心头的疑惑更甚:
“哎呦我擦.”
“江海老师!”看着江海疑惑的模样,主持人小撒尝试着剖析出文章的痛点,“您在刻画【福贵】的人物形象之时,为什么要着重强调福贵腿上的【泥】?”
“还有这个走路微微晃动着身体,为什么要着重强调‘晃动’.”
听闻小撒的这番叙述,再看着手里的这篇阅读理解题目。
江海沉思再三,直接发出了灵魂拷问:
“你们平常走路.”
“不晃的吗???”
你别说福贵,哪个正常人走路他不得晃动两下子?
下雨天在泥泞的乡土路上行走,裤腿沾染点儿泥土这不是正常的吗?
这还能蕴含什么思想感情???
“我不理解.”
纵然,心头有万般疑惑,可是江海还是按耐住性子,规规矩矩的把这篇有关于《活着》的阅读理解写完。
待到江海结束完答卷。
北师大的出题老师,亲自为江海按照标准答案,阅分评卷。
结果
江海竟然只得了六分?
作为原作者,江海竟然只得了六分???
“满分30分的阅读理解,我特么竟然只得了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