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云天与周雨婷说的时候有些风清云淡,不过周雨婷可不认为他是在危言耸听,第二天早就急匆匆去了侯府找周征,把李云天昨晚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遍。
周征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看来胡图并没有看错李云天,李云天久居地方但却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胡图的看法与李云天样,故而劝周征不要介入此次汉王入京事,如果永乐帝想要让汉王进京的话早就下了圣旨而不是拖再拖,zhègè时候给永乐帝上书难免有“逼宫”之嫌。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守卫京城的部队共有72个卫,分为亲卫和京卫。
亲卫指的是属于永乐帝的亲营,专职守卫皇城,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隶属于亲军都护府,共有22个,其中排名第的jiùshì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京卫指的是驻扎在京城内外,归属五军都督府管辖的卫所,共有50个,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要数后军都督府,麾下共有20个京卫。
其次jiùshì左军都督府,有17个京卫;右军都督府有3个京卫;中军都督府有4个京卫;前军都督府有6个京卫。
永乐帝宾天后,后军都督府和左军都督府四位都督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京卫是大明军队最精锐的力量,如果四位都督拥护汉王,届时皇城的亲卫根本无法抵御这群虎狼之师。
汉王自然也清楚这点,因此早就派人来侯府找周征,希望周征能助他到永乐帝身前尽孝,只不过周征直敷衍,没有向永乐帝上书。
二月十七日,大明甲辰科会试jiéshù,二月十九日的下午,李云天和周雨婷、绿萼前去皇城向永乐帝谢恩,以谢永乐帝给绿萼、陈凝凝和郑婉柔所下的恩旨。
肩上披着霞帔的绿萼还是第次进皇城,心情无比jīdòng,显得很紧张,对于普通的bǎixìng来说紫禁城可是神秘高贵的场所,而面圣是莫大的荣幸。
在个厢房里等了大约个时辰后,三人被名内侍领着去了东暖阁。
“你jiùshì那个在大堂上宁愿死也不愿李御史背负污名的那个贞烈女子?”永乐帝今天的精神看起来不错,等李云天三人落座后,笑着看向了绿萼。
“回皇上,正是臣妇!”绿萼闻言吃了惊,连忙噌地了起来,躬身回道。
由于绿萼有了诰封,故而称“臣妇”,否则的话只能称“民妇”,虽然只有字之差,但里面的寓意却是天差地别。
永乐帝见状微微笑,向绿萼招了下手,示意她坐下,然后与李云天和周雨婷寒暄了起来,既聊了都察院的事情,也聊了侯府的家事,气氛很是轻松。
“李御史,今日有不少大臣给朕上书,希望能让汉王进京尽孝,李御史身为言官,如何看待此事?”寒暄中,永乐帝忽然语锋转,双目如炬地望向来李云天。
“皇上心中已有明断,微臣不敢枉自非议。”李云天没想到永乐帝会问他这种严肃的问题,沉吟了下,冲着永乐帝拱手,不动声色地回答。
“朕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永乐帝本以为年轻气盛的李云天会对此事发表看法,不成想他竟然如此老成持重,于是笑了起来。
“微臣觉得,汉王进京既是家事同时也是国事,作为臣下,微臣所能做的jiùshì尽忠职守,报效皇恩。”李云天知道自己这次躲不过去了,想了想后有条不紊地说道。
“如果他们也像你想的那样,那么朕就会轻松许。”永乐帝顿时笑了起来,颇为感慨地说了句。
李云天的那句“既是家事同时也是国事”,说到了永乐帝的心坎里,那些上书的勋贵重臣肯定也清楚这点,但还是想要让汉王进京,其心可诛。
如果不是永乐帝对那些勋贵念有旧情,如果不是他现在的身体每况愈下,那么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不介意学学太祖皇帝,也对批与汉王交好的勋贵重臣下手,给太子登基铺平道路。
其实,永乐帝已经对汉王极尽宽容,本想着时间能抹平汉王心中的yankuai,不成想九五之尊的**实在是太过强大,或者说汉王心中的怨念太深,这才导致了今日这种局面的发生。
第140章帝王之心(一更)
欲望文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