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疯玩了两天回来的高炜,状态看着要比他好上不少。
“师兄,你找我?”
“坐,你最近是灵感爆发了?一次性改进这么多大模型。”
跟高炜交流,江皓是更加的直来直往。
依照他过去的记忆,高炜大部分工作都是对单一的模型进行改动,或者单一模型架构突破。
还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帮着他一起发论文。
像这次这种一次性四个大模型变动,可以说是业绩大爆发了,相当于一次大版本迭代啊!
江皓是忍不住关心他心理状态。
要不是看在他状态很不错的情况下,甚至想劝他再多去外头玩几天。
对于公司里大数据组的这批十几人的核心全职团队,江皓的态度跟哄孩子差不多。
要什么给什么,定期去一趟打打气,劝人自己休两天,反正这个部门也不考勤,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哦!师兄,我正想找机会跟您说这事呢!”
“这次大模型这么多更新不是我们团队搞的,是我同学跟他老师帮忙改进的。”
…
“就是公司里你之前说的麻省理工的两位顾问?”
整个海鲸公司的大数据模型几乎是行业内最早起这个概念,最早真正将其以公司核心业务构建搭建的平台。
高炜可以说在其中居功甚伟!
之后随着大模型开始受到重视,尤其是学术界开始广泛开启这方面研究。
从事这一块的专门人才,才在BAT等国内几家大集团相继跟进后,慢慢增加。
海鲸科技也招揽了一个团队的专门算法与人工智能的人才,自己培养成大数据方向的人才。
只不过真正在这方面有突出天赋的,整个团队还是没有出挑的。
所以才前两年,高炜部分模型业务无法突破时,找了不少高校专门从事这块的牛人教授合作。
给顾问的头衔,只要愿意空闲时参与部分改进。
不管是给本人的钱,还是投其研究的钱,海鲸都愿意跟进。
这两位麻省理工的顾问,也算是高炜自己的人脉搭上的。
江皓印象中好像担任顾问名头,已经有一年多的工夫,什么大的帮助好像没有。
不过海鲸科技公司的专家顾问名头也就是个空壳名头,倒是意义也不大。
如今没想到一次性给了这么多改进和突破。
“是,一位是我同学,也是我们松工大毕业的,数学院专业的。”
“跟着他老师在麻省理工理工读博。”
高炜说起这些如今是自信了许多。
这位同学大概率就是最早在数学领域打击到他,然后让他转到了信息学院学电子信息的原因吧!
“你同学他导师之前干什么项目的?”
“搞计算机图像处理那方面的,13年左右转的人工智能,当时参与过AlphaGO团队的研发工作。”
听到这里,江皓就不用多问了。
该说不说,不愧是麻省理工的博导,阿尔法狗的研发都有参与,已经足够证明这人的实力。
直到现在,网络上对于阿尔法狗战胜翰国围棋冠军的新闻都不乏人讨论。
如今帮助海鲸四个大模型业务的推进,对于海鲸的帮助很大。
毕竟是核心业务逻辑,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用户对APP体验感的潜移默化的上升。
“人帮助这么大,我们公司奖金批了没?可千万别吝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