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王”坦克战斗全重55吨,正面装甲厚度115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度130毫米,装备一门88毫米坦克炮,和一挺毫米同轴机枪,以及一挺毫米高射机枪。
在动力上,“狮王”坦克采用迪赛尔公司生产的ld1941型12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750马力,最快公路速度可以达到55公里,越野速度25。
“虎王”装甲比“狮王”更厚,发动机功率却只有却只有700,最快公路速度30公里,越野速度只有可怜的10公里,机动力严重不足。
重装401团团长马乐毕业于比勒陀利亚装甲兵学院,参加过巴西内战和北非战役,经验丰富。
“德国人的新坦克防御力极强,谢尔曼装备的75毫米坦克炮,完全无法击穿新坦克的装甲,我们现在唯一的信息是,德国新坦克的速度比较慢,就算打不过,也追不上我们。”来自美国,我来了!”
通讯频道内顿时变得乱糟糟,有价值的目标并不多,干掉一百名步兵,也不如一辆德国人的坦克。
对面的四号车长估计很崩溃,十几辆“狮王”的坦克炮一瞬间都在瞄准,两名射术出众的车长,没等“狮王”停稳就主动开炮,不到一千米的距离上,“狮王”的88毫米坦克炮,可以轻松击穿四号的装甲。
四号车长已经很努力的规避了,还是同时被数枚穿甲弹击中,剧烈的爆炸将四号完全吞没,炮塔飞起好几米高,殉爆的炮弹就像绚烂的烟花一样令人瞩目,车组成员在车体被击穿时就全部死亡。
被击穿的坦克就是个铁皮笼子,炮弹碎片在狭窄的车体内四处横飞,人体一瞬间就被撕碎。
区区一辆四号无法满足车长们的胃口,十几辆“狮王”同时冲入德军阵地,有德军士兵使用火箭筒向“狮王”发起攻击,他们往往刚一出现,就被伴随步兵的突击步枪击倒,就算火箭弹击中“狮王”,也无法穿透狮王的装甲。
对付“狮王”这种重型坦克,还是得穿甲弹才行。
德国人的“虎王”,直到南部非洲坦克冲入德军战地之后才出现。
为了躲避盟军的轰炸,德国人直接在地下挖出坦克掩体,掩体上方用树枝和迷彩伪装网精心伪装,难怪轰炸机找不到德军的新式坦克。
“虎王”的炮塔在车体前方,当“虎王”从地下掩体中冲出来的时候,三米多长的炮管首先被马乐发现。
“射击,瞄准射击——”马乐没有马上撤退,能不能打得过也要先打一下再说。
轰——
马乐的坦克最先开火,击中“虎王”的炮塔正面装甲,直接被弹开。
德国人的坦克现在也使用了倾斜装甲,“虎王”炮塔正面180毫米的装甲很难被直接击穿。
正面打不穿就绕到侧面,三辆“狮王”几乎同时开火。
这一次终于击穿“虎王”,爆炸的威力惊人,“虎王”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被直接击穿,很大概率会引发殉爆。
“上上上,继续攻击——”击毁了一辆“虎王”,马乐心中大定,看样子不需要使用诱敌战术,就可以把“虎王”全部歼灭。
然后马乐就发现四辆“虎王”一起出现。
一辆“虎王”可以围殴,四辆的难度就直线上升,“狮王”们却没有退缩,和“虎王”正面对射。
这时候双方距离其实很近了,随便一炮就能将对方的装甲击穿。
“狮王”装备的外挂装甲发挥了巨大作用,马乐的坦克被近距离击中,穿甲弹虽然只击中的外挂装甲,坦克的履带却被打断,失去行动能力。
“动起来,不要给敌人从容瞄准的机会——”马乐迅速释放烟雾弹,命令车组成员弃车逃生。
四号车同样倒霉,炮塔和车体结合部被“虎王”击中,车体虽然没有被击穿,炮塔却失去转动能力,不得不退出战斗。
损失也就到此为止了,战斗比马乐计划中的更轻松,负责迂回的两个坦克连还没有赶到战场,五辆虎王有四辆被摧毁,一辆遭重创。
战斗结束后马乐才发现,德国人不仅缺乏油料,连炮弹都严重不足,尤其是穿甲弹,只有“虎王”才有资格配备,每辆“虎王”还只有十枚。
难怪战斗进行的更轻松。
南部非洲这边轻松,美军那边却轻松不起来。
德军步兵的火箭筒无法击穿“狮王”的装甲,却可以轻松击穿谢尔曼的装甲。
谢尔曼还没有安装外挂反应甲,被击中很难幸免,尤其是装甲薄弱的侧面和后部,更容易遭到德军攻击。
不算瑟堡的话,这应该是美军抵达欧洲的第一场硬仗,第47师参与进攻的125辆坦克,在战斗爆发不到一个小时内就被摧毁了42辆,伴随谢尔曼进攻的步兵同样损失惨重,这一天除了重装第401团攻占了圣罗西侧的阵地,其他几个方向都没有进展。
德军被击伤的那辆“虎王”,战斗结束后被盟军拖回营地。
如果可以的话,马乐很想把这辆
', ' ')('“虎王”拖回南部非洲拆解。
可惜不现实,美国人盯得很紧,马乐要是想把“虎王”弄走,估计小巴顿会翻脸。
小巴顿心情很糟糕,包括之前的进攻在内,第3装甲集团军在圣罗已经损失了近万人,这比英军的损失更严重。
小巴顿虽然对于装甲兵指挥很有心得,作战的时候却还是改不了勐冲勐打的习惯,即便面对德军的严密防御,小巴顿也命令部队绝不后退,就算牺牲再大,也要把德国人活活推死。
“这玩意儿没多少技术含量,就是单纯的堆防御,德国人的发动机有点弱,标准的小马拉大车,估计这坦克就算在公路上,速度也很难达到每小时二十公里。”重装401团的后勤主管吉姆·科勒是工程师,对于坦克技术很熟悉。
“这玩意儿有多少吨?80?还是90?”第51装甲师的安德鲁上尉同样是技术军官。
“最多七十吨,搞不懂德国人为什么不把重量控制在50吨左右,那样性能会更均衡。”吉姆·科勒难以理解。
德国工程师其实也知道速度对于坦克的重要性,奈何小胡子需要的是一款防御力超强的重型坦克,所以德国工程师们只能抛弃机动力,拼命堆防御。
这就是领袖的作用了。
在电台演讲,小胡子绝对是行家里手,感染力强大的不得了。
指挥军工部门生产就不擅长,设计武器装备更不擅长,偏偏小胡子到处伸手,提出一些严重不合理的要求,既浪费了宝贵的战略资源,又影响到了德军在战场上的表现。
世界大战爆发前,小胡子还力主发展飞艇部队呢,完全不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艇已经被战斗机淘汰。
德军一帆风顺的时候,后果还不算严重。
现在恶果终于集中爆发,“虎王”就是德国垂死挣扎的缩影,以德国现在的能力,就算敞开生产“虎王”,也造不了几辆,生产“虎王”的克虏伯工厂,一直是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
从去年底定型到现在,“虎王”只生产了280辆。
“就算德国人生产速度更快的坦克,德国也没有足够多的油料——”安德鲁暗自庆幸,德国人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活活耗死的。
如果德国有足够多的资源,或许俄罗斯根本撑不过1941年冬天,等德国人解决了俄罗斯之后,肯定会全力以赴对付英国。
到那时,恐怕英国王室就真的只能流亡加拿大了。
“感谢上帝!”吉姆·科勒也庆幸,“虎王”的技术含量其实还是很高的,并非一无是处。
这辆“虎王”随后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回英国本土拆解,英国人对此尤其热衷,温斯顿甚至为这辆被重创的“虎王”支付了20万英镑的运费,只为获得参与拆解“虎王”的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