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电视剧、电影出名,但是导演未必会立刻出名。
94年,冯刚导了一部戏,北京人在纽约,顺应当前的出国大潮,火爆到了极点,也捧红了姜文等等一大批演员。
这部戏,说起来和梁一飞还有些渊源,最初冯刚有这个意向的时候,就找到了梁一飞,希望从新时代的学员中取材,新时代是全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出国学校,这里面可以挖得东西太多了,梁一飞一口答应,让顾文明给予最大程度的配合。
这部电视剧94年1月1号上映,紧跟着就席卷全国电视台,影响之大,甚至要超过渴望,之后更是拿奖拿到手软,在飞天和金鹰上几乎包揽了所有重要奖项。
唯独没有拿下的,就是最佳导演奖。
作为导演来说,冯刚毕竟是个没什么根基的新人。
饶是如此,他在行业里的地位也彻底的树立了起来,普通老百姓知道北京人在纽约,知道王启明,知道大卫,但未必知道导演冯刚,可业内对他的评价很高,连杨玉莹这样基本不属于影视圈,只沾边的娱乐圈人士,都听过冯导的大名。
之前梁一飞还想过,有机会投资冯刚拍拍电影什么的,只要有好本子,电影目前虽然赚钱不多,撑死几千万票房,但是成本小,利润高,回款快,基本属于投资了钱就什么都不用管,很轻松的入账。
但是后来各种事情一大堆,梁一飞自己的主业发展的实在太迅猛,根本腾不出来时间和心思。
冯刚渐渐声名鹊起,从一个跟班的,终于能独当一面,而梁一飞崛起的速度更快,两个人之间隐隐约约已经出现了阶层上的差距,这一年多,联系的很少。
不过联系的少,不代表没交情,或者说,即便没交情,有人肯投资拍电影,导演当然愿意,尤其是冯刚这样才能独立执导的导演,更希望用一部电影来证明自己。
见杨玉莹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梁一飞笑了笑,出门给冯刚打了个电话。
声音还是那个声音,不过语气却比之前牛逼了许多,以前冯刚接电话,一般开口是‘你好,我是冯刚’,许久没打,电话那头张嘴就是‘喂,谁啊?’
意思是一个意思,味道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梁一飞笑笑,自报家门,那头稍稍沉默了两三秒,冯刚又变成了之前的那个冯刚,虽然一段时间没联系,可梁一飞混得风生水起,跻身保健品巨头行列,并不是什么秘密,冯刚知道的一清二楚。
说明了来意,冯刚大喜过望,说正好想找人投资拍电影呢,他手头有好几个本子都不错。
“大导演,我说在前面啊,投资没问题,不过我得朝里面安排人,也许是女一号,也许是女大配。”梁一飞笑道。
“这个啊……那……那没问题啊,老板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嘛。”冯刚只犹豫了一瞬间,立刻改了口风。
“哪几个本子?”梁一飞随口问。
一个是刘正云的《一地鸡毛》改变的,一个是的王硕写得本子,叫‘冤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