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也是果树扦插扩繁最好的季节,这个时候扦插的枝条都不用太粗,只需要筷子粗细,长度十到十五厘米就行。
因此可以从两个基地的母树上取到许多适合用于扦插的枝条,轻松就可以扩出上千株来。
而且这个季节的扦插条成活率也会非常高,在农科院的精心呵护下,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左右。
扦插前先要整好苗床,苗床土壤要选用不含腐殖质的干净土壤、素沙土或者蛭石、珍珠岩的混合料。整平后喷一次透水,先用竹竿在苗床上捅一些孔洞,深度8cm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
将插条的下端剪成斜形的马蹄状,这样可以加大剪口与扦插土壤的接触面,利于伤口愈合,萌发根系。
用生根剂浸泡枝条生根一端,之后将枝条插入之前捅出的孔洞中,扦插完毕后再喷一次稀释的生根剂溶液透水。再给苗床上搭设起小拱架,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用于保温保湿。
这样扦插后的插条,只要保证有足够的湿润度,一般一个月就会伤口愈合,萌发根系,开始生长,再经过一年,等到来年春天就能够移入果园栽种了。
这一次扩出来的苗子远比秋插的那次多得多,至少到了明天春天,满足“联合乡果木扩繁技术小组”的积极份子们的果园是可以预期的了。
有了这批种子选手开辟出发展道路,今后大家有样学样,加上农科院保驾护航,发展出整个山乡的车厘子和石榴大基地,就可以预期了。
到了三月,就在春忙告一段落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并且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这个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国家科技政策,讨论、决定重要科技任务和项目,协调全国各部门科技工作的关系等。
级别相当高,小组成员包括几位著名的科学家丁衡高、朱光亚、周光召、何椿霖、朱丽兰。
目前制定出的几个发展方向在后世也硕果累累,比如航天,通信,超算,大飞机,还有一些军事方面的项目。
这里头和周至有关的就是通信和超算,不过通信只包括网络通信,神经元系统的算力远没有达到“超算”的级别,成本优势也还没有体现出来,不过其技术路线的理念还是引起了关注。
但是也仅仅是关注而已,起码周至和麦小苗还没有被叫到首都去汇报工作,而且根据李光南反馈,他们对智能终端的兴趣更大。
三月份也到了野菜生长的季节,除了漫山遍野的蕨菜芽重新从地里冒了出来,周至还发现翻耕过的土地上,多出了一种本该备受欢迎的野菜——荠菜。
但是奇怪的事这里的人居然不吃它们,管它们叫“兔草”,意思是只配用来喂兔子。
而且据吉列阿比说,这个草只在年前新翻耕过的熟土上才爱长,所以在本地比较少,今年乡里大面积翻耕了土地后,这菜才到处都冒了出来。
周至不信这里的荠菜味道会和北方不一样,当年自己借调北方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荠菜饺子,于是带着麦小苗,拎着菜篮子去地里挖回来了一大堆。
试着做了个荠菜炒鸡蛋后,周至就彻底放心了,这里的荠菜和北方的荠菜一样好吃,甚至还要更加的细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