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董磐重振雄风(2 / 2)

而这个时候的董磐,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是真的拿李天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荒州作战失利,陇西作战没讨到便宜,如今!又丢了长安。

他这位西域军第一霸主,竟然在李天策的手里连番吃亏,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小觑李天策这个娃娃的。

当然,当初巫勒提醒他要加强长安防御的时候,他还觉得巫勒是小题大做,如今!在吃了苦头之后,他才不禁后悔。

早知如此,他就应该派三万西域军主力,驻扎在这个地方的,这样!便是董银带着大军,出城与江夜阴一战,也断然不会被全军覆没。

“巫勒,咱…咱们现在该如何是好?李天策依已经拿下长安,兵锋直指洛阳,他不会是想来洛阳,与咱决战吧?”董磐有些担心。

不知不觉中,他对李天策,竟生出了些许畏惧。

巫勒摇了摇头,“太师,李天策还没有那样大的胆子,现在就前来洛阳,与咱们决战。”

“咱们洛阳,尚有重兵把守,就算他将整个北凉的兵马,都调集过来,也别想对洛阳有所染指,而且!他若是愚蠢到真的敢来,臣必让他有来无回。”

“但是,李天策毕竟是个聪明人,如果他不聪明,又岂能取得一次次的胜利,臣猜测,他拿下长安,打通雍凉,其意是在蜀地,下一步!北凉的大军,必对汉中出手。”

听到这儿,董磐心里边竟然还松了一口气,“如此说来,咱们暂时与北凉军不用交手了?”

嗯~

巫勒点头,“不过!咱们向西扩展的计划,恐怕要暂时取消了。”

“这是为何?”董磐皱着眉头询问,他又不傻,自然是知道蜀地的重要性。

“太师难道想要拿着关中二十万的兵马,与李天策进行拼命吗?”巫勒质问道,“这个时候的李天策,已经占据了所有的天时地利,就算我军将大军拉过去,他也断然不会理会我军。”

“李天策这个人,之所以能成事,便是对于一件事,有绝对的专注,他的战略制定在蜀国,便绝不会因为我军发重兵,就会调兵马回来,与我主力战斗,而且!眼下他已经占据了长安,彻底封死了咱们西进的路,咱们光是一座长安城,都未必能拿得下来。”

听着巫勒的话,满朝文武顿时觉得,他们西域军没有出路了一样。

东方鸿羲第一个跳出来,表示不满。

“如此说来,咱们西域军就要给他李天策当孙子不成?”

“这也打不得,那也打不得,那干脆投降他李天策算了,这仗还有什么好打的。”

东方鸿羲说完,又是看向了董磐,振声说道,“太师,给末将十万大军,末将去将长安强行啃下来。”

令狐慈立马阻止道,“不可,万万不可,咱们已经损失惨重了,我军从强到弱,李天策是从弱到强,咱们已经失去了与之交手的机会,再拿下去,就是两败俱伤,但局势对于我西域军来说,将来到最差的局面。”

“别忘了,这天底下不止一个李天策,还有一个与我西域军血海深仇的兖州,北方还有个吕道全,我军若是再继续损失下去,诸位猜测,这两个势力,会不会对咱们动手?”

现在的董磐,强行给武国朝廷换了个皇帝,权力达到极盛,且有几十万的兵马在手,方才将天下诸侯给震慑住了。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本将想请问诸位先生,我军现在当如何啊?”东方鸿羲不爽的退回到了队列之中。

巫勒继续说道,“不与北凉争西蜀,我军往东扩,拿下豫州、兖州、徐州、青州,中原一统,还惧天下何人?”

嗯!

董磐抚摸着下巴,“好,就按照巫勒所制定之策行事。”

“诸位将军,望竭尽全力,从今天开始,老夫也要勤勉政治,好好治理关中,争取…早日与李天策决战。”

巫勒、令狐慈等人,顿时喜出望外。

比起荒州、长安这些地方的失去,如今的董磐被打醒,对他们乃是最大的惊喜。

只要董磐振作起来,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太师英明,日后!必战胜李天策。”巫勒继续说道,“还有诸位将军,尤其是在李天策手里吃过亏的将军,从今天开始,抓紧练兵,不管是西域老卒,还是新招募的兵马,都要统一训练好,争取将战斗力都提起来。”

“另外,北凉军有一种火炮的武器,咱们也要想办法研究,将研究武器,各工部的人才,以及地方的人才,都要收集过来,争取也要早早的将这样厉害的武器研究出来,未来!咱们也能在战场之上,少受北凉军炮火的攻击。”

嗯!

众文武大臣,对此非常赞同。

令狐慈说道,“北凉卖给过西方的圣帝国,以咱们与西方各国的关系,兴许……”

说到这儿,几个谋士的眼里,顿时冒出了金星。

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只要有样板,那一切就都不是事。

便是连李天策都没想到,这董磐麾下的人,竟然会打上他火炮的主意。

不过,李天策卖火炮给西方的时候,那可是留了一手的,不论是谁,在没有得到完整的弗朗机大炮模型,是根本造不出,同等威力、射程的火炮。

而且,就算是有了弗朗机大炮模型,没有个几年,也研究不明白。

李天策,可不会将统一天下的大任,再等个几年。', '。')

最新小说: 反派权臣偷看日记后每天崩我剧情 快穿之清纯炮灰养成记 抗战之铁血东北军 大明:我成了九千岁的遗孤 楚瑶修真传之觉醒 银色猎者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重生之世家毒妻好嚣张 从和亲开始,争霸天下 池浅顾婳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