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军一口气跑了回去,抓起书包就往外冲。正在院子里剁猪菜的张奶奶看志军的样子连忙惊问“怎么啦?你去哪?”志军也不回答。
“哥哥,”月季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志军顿住,转身蹲下抱了抱妹妹,委屈的眼泪忍不住大颗大颗滚落。月季抬起小手心疼的帮哥哥抹眼泪,喊“奶奶,哥哥哭了,”志军慌忙亲了亲妹妹说“我回奶奶家了”,站起来咚咚咚一溜烟跑了出去。
志军往老家的方向飞奔。天气已转凉,志军却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是他不想停歇不想慢下来,只想快点远离那个如梦魇一般的地方。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自从来到这里后的一幕幕,点点滴滴的往事排山倒海般涌上心头。
他不明白自己从未做错过什么,为什么人们对自己和妈妈天生带有歧视和排斥?自己村里的人们因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是那种淡淡的疏离,而在外乡别人可就毫不顾忌的表现出态度。那些男生赤裸裸的欺负自不必说,大人也如此,遇到什么不好的事,不问青红皂白首先就怀疑你。没有理由,只因为家庭出身就和常人不一样,就烙下了标签。表不见了,首先就怀疑他看不起的人。就像重男轻女一样,你再好,女儿身就是原罪;志军是精神病妈妈生的,这也是他的原罪吗?
自从懂事后志军一直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别人拿妈妈说事。他还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改变人们对自己对妈妈和妹妹的态度。这是他最痛苦的地方。世人也有原罪,自以为是的偏见和排外,总是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显示自己可怜的那一点点优越感,往往伤人而无自知之明。
其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们每个人不经意的都会先入为主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都会不自觉的扮演过自己讨厌的角色而不自知。比如有人侧目翻垃圾桶的老人,有人拿擦鞋的人作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城市农村互相看不起。。。这不是恶,是人性的弱点。村里那群男孩是坏人吗?不是;诬告志军玩害他一周进不了教室的同学是坏人吗?不是;嘲笑妈妈的村妇是坏人吗?不是;怀疑志军捡到手表的邻居是坏人吗?不是;甚至晓晓妈和二奶奶是坏人吗?相对来说也不算,顶多是人品低劣心眼不好。。。他们只是暴露出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人都有两面性,道貌岸然的表面下不经意流露的对一种事物的态度才是真实。就像我们都喜欢盛开的鲜花而对旁边凋残的花儿不屑一顾一样,没人会说枯萎的残花美丽,甚至都不会多看一眼,如果掉到身上还会嫌弃的拂去。而鲜艳的花瓣落到身上却会心疼怜惜地捡起来悲春伤秋的感叹一番红颜易逝青春易老。
不经意的言行对一颗心灵的伤害有时候是致命的。还记得“马加爵事件”吧?他之前是坏人吗?被他残害的那几个同学罪大恶极该死吗?不是!在恶性事件发生之前他们都是一群青春飞扬的年轻人。那几个同学充其量也只是展现出了自我的优越感,平时对马同学不经意流露的歧视、嘲讽、冷漠、疏远。。。日积月累,谁都不知道哪句话哪个行为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如果他们心怀悲悯,懂得人格的平等与尊重,哪怕就是一点点同情,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你可以嘲笑弱者的心灵不够强大,承受不了打击,也可以骂马同学之类的人戾气太重,但是,生命是自己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也是一种自我保全。
常言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偏见与歧视伤人也会反噬。而怨恨一旦无法自我排解,也将万劫不复,渡不出苦海。
志军以前遇到的那些事情还可以忍,这次实在忍无可忍,他再不想在那个地方上学了,再不想在张奶奶家待了。以后,想妈妈和妹妹了可以去看看就走。
秋末初冬的天气落叶萧萧万物萧条,唯有枫树红得热烈而明艳。红枫林就在志军低头跑路抬头的瞬间突然闯入眼帘,惊艳得他瞬间忘了所有不愉快。环顾四野,就那片沉静而浓郁的红骄傲于天地间,与周围光秃秃的落木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志军看呆了,那一瞬觉得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是的,我们的心应该和大地一样,每个季节都有它最美的颜色。春天的花红柳绿,夏天的草长莺飞,秋天成熟的金黄和枫红,冬天的白雪皑皑。心很宽广,装得下四季美丽也容得下春寒夏暑,秋的凋零和冬的衰败。但是心也很小,应当及时清理心中块垒,清空垃圾情绪,让美好的事物充盈身心。
志军回到奶奶家,跟奶奶讲了事情经过,奶奶批评了他,“跑啥跑?你一跑别人不是更怀疑了吗?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奶奶这一辈子遇到类似的事还少啊?嘴长在别人身上,我要是生气啊早都气死呕死了!”
可是,志军生气的是张叔叔不为自己说话,明明张奶奶的钱经常放在桌上志军月季都不会拿的,窝囊的样子看着就来气。奶奶就此也批评他,“不要去要求别人为你做什么,你嫌弃他窝囊和那些怀疑你的人有啥两样呢?一个人的秉性改变不了。”这话让志军心里非常震撼,奶奶教会了他反思,不带偏见的尊重和包容,不怨,不恨。
“我年轻时候心情不好就拼命干活。喏,去看书吧,多读书别想那些腌臜事心情自然就好了。”奶奶抱出一摞线装书,说是二姑父拿来给他的,表哥辍学了他一气之下把他收藏的书全部送志军了,希望他好好读书。
长大后的志军经常回想那片红枫,回想奶奶的教导,时常感慨,自己那样的家庭,那样的处境,在学校和社会受尽各种歧视一直伴随他的成长历程,庆幸自己会自我反思,知道纠错,知道宽容,知道读书,不然的话,只怕也成了反社会人格。
《傲慢与偏见》里说“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
第二天,张叔叔来了。
喜欢棹渡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棹渡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