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一战是什么情况?”小让娜明显对战争本身更有兴趣。
“战争本身也不算复杂。”郭康说“大致就是,跟着蒙哥入川的军队支持阿里不哥,于是奉命北上,在六盘山地区,与草原南下的友军会和。前者是蒙哥时代的大部分嫡系军队,后者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草原势力,所以声势十分浩大。”
“当时很多人十分慌张,甚至主张放弃关中,缩短防线。不过谋士廉希宪认为,不需要过度畏惧敌人。因此,他召集了巩昌元帅汪良臣,蒙古将领合丹、八春等人,在耀碑谷与阿里不哥军队决战。”
“廉希宪认为八春等人的士卒战斗力靠不住,于是命令合丹在左翼,八春在右翼,负责填充战线。汪良臣所部居中,担任主攻。”
“战斗中,秦州、巩昌的士兵,下马持短兵步战,从中路出发,向右迂回冲破蒙古骑兵左翼,然后绕到敌军背后,再自后方击溃其右翼。阿里不哥军大乱溃败,七万军队几乎覆没。这一战之后,双方的胜败就基本是定局了。”
“步兵迂回骑兵?”小让娜抓住重点,询问道。
“是啊,所以我觉得两边的士兵,素质差距太大。”郭康点点头“数量占优势的骑兵,能被中路出发的步兵绕到侧翼突破,再绕着他们打一圈。这就肯定不止是计谋的问题了。”
“他们的战前分析里,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阿里不哥军的骨干,是蒙哥留下的嫡系,理论上从东欧打到四川,什么战场都见过,但实际上的表现,其实也就这样。”
“这是为什么?”小让娜好奇地问。
“因为蒙古人不太擅长骑兵。”郭康说“他们的骑兵一直以来,训练和纪律都不怎么好。战术也比较呆板落后,几乎完全靠指挥官个人发挥,所以下限非常低。”
“哪怕成吉思汗时代,野狐岭这种决战,也是靠下马步战,和对方硬耗,靠着耐力才打赢的。木华黎这样的将领,干脆遇到硬仗就下马,否则不好打。”
“等这一代名将和老兵逐渐消失,后面的人就完全没法维持战斗力,最后沦落到只能欺负西边的人。到了内战的时候,已经没法作为主力行动了。”
“怪不得。后来就换成这些汉人打仗了是么?”让娜公主问。
“我也不知道算不算。”郭康说“廉希宪按理说是回鹘人,不过他出生在高昌,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
“高昌怎么了?”小让娜问。
“他们那边有个习惯,庭州、西州这些地方的人,往往要特别声明自己的籍贯,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是回鹘人。”郭康说“因为这几个州,在唐朝的时候,是和中原一样编户的。所以他们就一直对此反复强调,来表明自己是有户口的住民,跟外面那些人不一样。元朝的时候,那里依然文教兴盛,也确实不是游牧文化。”
“那他算不算汉人啊?”让娜公主问。
“我都不知道,到底应该按上面标准,上哪判断啊。”郭康感慨道“我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本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