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刘掌柜的口中,朱权终于知道了江南士绅的情况。
大明初期,士绅的权力并没有过于强大,但是已经隐隐有了勾连之势。
在土地上,他们只要有功名在身,就能凭借身份减免田赋。
如此一来,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会将自家田地投献给士绅,换取免税赋的特权,但是他们会交给士绅一部分钱财,作为投献的谢礼。
于是,百姓短期获利,士绅长期获利,大明朝廷吃亏。
也叫做“民入士绅户籍,赋十不过存一”的说法。
大明王朝后期财政崩溃,根源便是于此。
朱权命方孝孺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就是要清查田亩,查清楚士绅是否通过“诡寄田亩”手段隐瞒土地。
士绅们在商业上的垄断,则是更加的触目惊心。
士绅与官府勾结,控制沿河两岸的行市,实现对各类物资的卡控。若是商人想做生意,必须缴纳高额的苛捐杂税,还要经过士绅们的允许,才有资格行商。
另外,在稻米、丝绸、茶叶等方面,士绅们集议制定了物价标准。
比如说,遇上了丰收年,士绅们便集体压低粮食价格,不让百姓们赚太多银两。等到了灾年,再提高粮食价格,若是百姓买不起粮食,便只能将自己的田地抵押给士绅,换取一口活命的粮食。
除此之外,士绅协助官府收缴税赋,比如搞个“淋尖踢斛”的浮收标准,百姓们缴纳十万石税,士绅可以贪污两万石。
江南士绅所做的这一切,全部都在大明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并没有任何逾规之举。
可是他们就是这般合理的利用规则,将百姓当成牛马,毫不客气的从百姓身上获取利益,同时还扔给百姓几块骨头,让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
比如,他们会设立育婴堂,收养弃童为织佣;设立义庄,帮助百姓审判田产纠纷;亦或是改建寺庙,借宗教之力,塑造自己是个大善人的形象。
朱权的脸色愈发冷酷,长此以往下去,江南这块税赋重地,恐怕将要无税可收。
或许在后世的记载中,会认为此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但是,这不过是士绅的盛世,与百姓何干?
朱权继续问道:“既然如此,刘掌柜为何还要做这生意?”
刘掌柜无奈地说道:“不做又能如何?我一家老小都指望我这生意糊口,若是不做,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风。况且,我自认为以诚信为本,又没有骗过谁。”
“刘掌柜,那你觉得我做什么生意最合适呢?”
此时,刘掌柜喝多了,摇着头嗤笑一声,笑道:“你若真是皇商,无论是丝绸、茶叶、盐巴……都能赚大钱,可你不过是个办假证的……”
“办假证的咋了?”
“那你就去做粮食买卖吧,江南盛产稻米,你准备个几万两银子,买几十万斤稻米,就往家里那么一放,然后静待时机吧。”
朱权激动地问道:“难不成是赚大钱的时机吗?”
“屁,若是你真的能赚大钱了,那士绅们是干什么吃的?粮价是由士绅们控制的,只要你敢抛售稻米,士绅们立马就会压低价格,让你赔个底朝天。”
“说到底,还是赔钱啊!”
“废话,像你这样的愣头青,干啥不是赔钱啊。做个粮食买卖,以后还不至于饿死在大街上。”
“小老弟啊,你听老叔一句劝,老叔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更何况,我们经商的人都是以诚信为本,不像你们办假证的,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啊……”
朱权傲然回答道:“我听闻,商贾最是狡诈,你越是表现的殷勤,我越是不敢相信你!”
刘掌柜拍着胸脯说道:“那都是老皇帝胡说八道,他只当过乞丐,又没有从过商……我祖上知道是谁吗?是给商鞅扛木头的,正所谓立木为信。”
随即,两人便开始说出各种典故。
借着酒劲,刘掌柜渐渐与朱权探讨起了哲学。
两人的文化就算不是旗鼓相当,也称得上半斤八两,不管这些典故合适与否,几乎是拿来就用,什么商圣范蠡与西施不得不说的事;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
最终,朱权提出了终极问题,询问道:“吾观江南士绅胡作非为,如何才能取而代之?”
刘掌柜喝醉了,趴在案桌上,一只手紧紧抓住朱权的胳膊,摇头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时候,人一出生命运就确定了,人啊,得认命。”
“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我命由我不……”
刘掌柜嗤笑一声,摆手道:“行了行了,别吹牛逼了。京城来的就是不一样,都快把牛皮吹破了。今天就到这了,赶紧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说罢,刘掌柜脑袋一歪,趴在案桌上,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朱权喝了几口茶,驱散了酒意,表情严肃的起身,走出船舱,站在了船头之上。
迎着风,眺望着远处波澜壮阔的湖面,朱权的心情很是复杂。
江南士绅有学问、有见识,本应该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可偏偏有些蛀虫,侵占良田,控制物价,严重阻碍了大明的发展。
朱权特别痛恨这样的蛀虫。
一旁的索平连忙行礼,低声问道:“陛下,此人口无遮拦,隐隐有对朝廷不满之意,还多次冒犯太上皇和您,要不把他丢进太湖?”
“行了,他又不知道朕的身份。况且,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商贾,时常遭到官府欺压,有些怨言也是在所难免的。”
索平再次问道:“用不用通知郑和,或者巡抚方孝孺?”
朱权想了一下,如今郑和领了一千兵卒和数千工匠,正日夜不停地打造船只。
还有巡抚方孝孺按照计划,应该快抵达苏州了,负责清查田亩和推行士绅一体纳粮。
若是通知两人,或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私下通知一声吧,别引起注意。朕恐怕真要隐姓埋名,当个贩卖粮食的商贾,探一探这江南士绅到底是什么作风?”
喜欢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