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城隍庙外聚满了人群。
刚开始是附近三五成群的居民,然后城隍庙声名鹊起,每当太阳下山,远处的人也都一溜小跑赶过来抢前排。
现在,又多了八百人!
大黄新招募的八百青少年晚上没啥事干,自然是过来看热闹了。
而且,《大侠姜十三》是典型的少年闯江湖、打怪升级夺宝、莫欺少年穷的桥段,最合这些少年人的脾胃,一个个路过一下就再也走不开了。
这些人大都是沾亲带故,一个人知道就等于一群人知道,一群人知道就是全知道了。
大黄得知后,也不禁止,反而乐见其成。
一来,劳逸结合很重要。
二来,夜间施工太危险。
三来,城隍庙是自家的,给老师捧场有什么错吗?反正都是在给自家做贡献。
小小的城隍庙周围别说落脚了,泼水都泼不进。
而且,随着周边房屋拆迁,小道消息说城隍庙也在拆迁范围,指不定哪天一觉醒来就没了,城隍庙里的节目自然也就没了。
一直追更的人顿时紧张起来,生怕一错过就是一辈子。
一直养书的人也连忙追更,再养就把书养死了。
还有更多人凑过来瞧新鲜,看热闹,看看所谓的节目到底是什么。
观众暴涨,城狐社鼠们大喜,表演热情更加高涨。
今天终于表演到姜十三出城寻粮,机智的躲过杨国明岗暗哨,逃脱杨国鹰犬一路追杀,遁入蛮荒。
在场的都是姜国人,对杨国都是深恶痛绝。
再加上这事刚发生不久,正是记忆犹新,观众们对杨国那叫一个破口大骂,恨之入骨。
也幸好,杨国使团已经回国,否则,被愤怒的观众们围起来,高低得挨一顿胖揍。
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
这多亏了紫霄门之前散播谣言,抹黑姜十三,引得满城风雨,很多人都为了姜十三而争吵甚至动手。
现在,终于要解开谜底了。
这一日,姜十三尝百草,寻找可食之物。
期间倒是科普了不少可食的野菜、野果,以及某些有毒的食物,姜十三中毒,昏迷不醒。
人们大都是惋惜,但也有几个小黑子拍手称快,大声叫好,很快就被人群围住,一顿正义的铁拳。
牵肠挂肚一整天,来看节目的人更多了。
姜十三被一只通体雪白的刺猬精怪拯救,刺猬精怪凭借高超的医术为其祛毒疗伤,恢复元气。
这一场戏可把岳川和城狐社鼠团队难为坏了。
因为这个刺猬精怪不好弄。
一身刺,可以用道具解决,比如给某只小狐狸做做发型,弄些胶,把身上的毛发拉起来,灯光一照,投在幕布上就是刺猬了。
狐狸的嘴和刺猬的嘴也很相似,大差不差,能糊弄过去。
可问题是:白刺猬这个白怎么解决。
其他角色的时候,岳川从来没有这么纠结过。
想当初,白家老太太带着四个孙子相亲,被一群黑刺猬给歧视了。
所以,白刺猬、黑刺猬这个事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不能因为懒省劲就黑白不分。
灯光幕布,就是用影子是去表演故事。
怎么把影子弄成白色呢?
岳川想了很久,脑子里没有相关的知识。
最终没办法,只能在整张板子上掏出一个刺猬形状,灯光从这个形状里照出去,漆黑的幕布上就有了一只白色刺猬。
好在白刺猬镜头不多,而且它的能力是治疗,大都担任团队后援保障,既不需要和其他角色联动,也不需要参与战斗。
这一场戏效果也不错。
借着姜十三这个支点,人们对刺猬精怪生出了极大的好感,对精怪的印象也从抗拒、畏惧变成乐于亲近、乐于了解。
感受到这一幕,岳川笑了。
目的达到了。
人与精怪的和谐。
借助这个故事,总算扭转了精怪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印象。
就像幕布上那个白色的小刺猬。
它虽然呆板、声音,一动不动。
但是它的存在,就等同在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中撬开了一道缝隙,在永夜的漆黑中洒下一道光。
这道光柔和、细微。
但是对黑暗中的人们而言,它就是一条通天的绳索,可以攀援着脱离永夜,看一眼日出。
梆子响起,表演结束。
但是与以往的熄灯不同。
城隍庙幕布上依旧亮着,白色的小刺猬依旧停留在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