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将善恶分得很清楚,例如小孩子看图书,常会问父母书中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这个善恶的观念,只存在形而下的世间,但是在形而上的道体上,不但没有恶,也没有善的存在。
真正得道的人,善恶两头都不起。若能不起善与不善的念头,就进入空无相的本际,而通达佛道,进入不二法门。
所以,有时我们原本以为是很清净的,哪知道更烦,听的都是人我是非。为什么如此?因为没有做到无相,仅在外表追求道德行为。中原理学发达,理学就像是佛教的律宗,讲的是做人的道德规矩,都是君子与君子,小人与小人之争。究竟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搞不清楚。一些理学家的评语讲得好:平时无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一点用也没有!平日道貌岸然,头头是道,想到国家出了大事,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上吊投海的份。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同不?有什么差别?所谓佛以慈眼观众生,所以画佛不难,可是要画佛的眼睛真难。我要一位画师替我画张菩萨像,过了两个月画好了,我看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但是交代他点睛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好坏都在此了。
尤其是画佛像,眼珠子点对了,跟活的一样。我要这位画师点睛前吃三天素,沐浴净身后,打坐静下来,等灵感来了,拿笔就点,包他成功。善眼是有智慧之眼,看一切都通达了。
看相的人,看人心地如何,智慧如何,是先看眼睛。就这么一对眼睛有千万种不同形态,但是不论什么形态的眼睛,修行到某一个程度时,善眼就出来了,自然变得慈祥。你们抱怨眼睛不好的,要知道那是可以经由修行转的。眼睛不好就是病,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能转心就能转业。若此心不能转,又有什么用?
善眼菩萨的报告说“一相无相为二”,佛法中有个大法门叫作一相三昧,另有一个法门叫作一行三昧。
什么是一相?就是禅宗祖师说的“打成一片”,行住坐卧都是那个境界,这也就是一相三昧。若你只是上座有禅,下座无禅;口中有禅,心中无禅,那有什么用?就算你在修行,即使你在说佛法,也是造业,说不定错误引导人家,一字之差五百年野狐身啊!当老师的要特别注意,误人子弟是罪过无边的。像我当年有几位老师把我误了,可是我还是很尊敬他。
相,就是境界。念佛有念佛的境界,止观有止观的境界,学密宗观想有观想的境界。学密宗的观想,每一个坛城(道场之意)观想起来都不同,每一个佛像观想起来也不同。
我们学佛修行要能做到不着相,怎么样是不着相?就是不跟随一切现象而转。如果以为现象只是我们身心以外的现象,这样的观念对佛法是不够深入的。
我们反转过来看,内在的一切境界也都是外相;换言之,自己心性之体所起的一切现象都是外相。例如,有人打坐,因为生理上的气机,地水火风的作用与心理上的宁静,拿物理观念说,彼此摩擦,就看到一些境界。这些境界都是相,是外相,不是道体。
这种外相多半是由于生理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如果认为这种现象是道,久而久之就入魔了。这个魔不是什么鬼,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最后搞成精神分裂。这个道理就是因为自己着相。
到了没有境界了,就是无相,这是与一相相对的,就成了二法门。实际上,无相还是相,空也是相。无相是空吗?这只能勉强这么说,真正说来,空也是相。所以《心经》上观自在菩萨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那么无相在哪里呢?无相在有相中。这比较难悟进去了,“一相即是无相”,因为相是生灭法,不住的,了解了,当下即是,一相就是无相,不用另外再去找个无相。但是也“不取无相”,所以你守住个空也不对,你起心要取个无相就又着相了。
其实,一相也可,无相也可,正如同我常说的:“有时且念十方佛”,起有相念佛之心,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事闲观一片心”,是无相境界,是禅。
这是禅净双修。如此有相无相“入于平等”,没有矛盾对立,那就是入不二法门。净土与禅,净土与密,都是不二法门。
我们做个实验,你看书上这个“二”字,大家都了解两横是二的意思,这是因文字相而意识到它代表的意义。
你如果不通过思想意识,只盯住看“二”,过了一阵子,你会认不得了,不晓得是什么。
因为这两横是个观念,所以你看这个字懂它的意思,联想到二的观念,后面是有个意识的作用。
这个文字本身,在我们眼前是个相,它本来是空的。
你打坐想证得空相,很容易,就写个大大的“二”字,放在眼前盯着看,看了一阵就不知道在看什么了。所以一切现象本身就是无相。
在这里,讲了许多不二法门的道理,很多都可以用现实体验,进入道体的境界,你们自己要留意。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不是狮子,是人天之师。罪就是普通讲造业,福是修福报。人有福报是善行来的,遭遇烦恼是宿世业力和今生的行为来的。
罪与福相对,同善与不善有密切关联,人活着都是受罪,尤其是年纪大了,更会受生老病死之苦。
完全无病无痛,心情永远是快乐的,这是最大的幸福。
能这样就是福报中人,福报不一定是钱多或是地位高,钱财愈多、权力愈大,他的烦恼可能比一般人更多。
所以什么是罪,什么是福,很难下定义。从中原儒道两家的观念看来,什么是幸福?知足常乐就是。
人能安于现实就是幸福,但是人类的心理,不论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统统是不安于现实的,这是人的通病,所以统统没有幸福。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就如禅宗讲的,“当下即是”,就在现在这一?x那。